如果隻是趕路的話,文彥博是應該回京了。可這一次他完成了與西夏的停戰,讓他感覺到做成了一件大事,一路而回的路上,是不緊不慢,遇城便停,似乎想要把自己的功績弄的天下人人皆知一般。
龍圖閣。
趙禎高高在上,當在人群中沒有看到文彥博的影子時,說話中都帶著怒氣的皇帝說道:“著人去通知他,讓他速回京師。”
用的是他,並沒有點名,但聰明人都知曉趙禎指的是誰。
一旁的中官張茂則連即答應一聲,跟著就叫來了小黃門,悄聲安排著。
趙禎上來就弄這麼一出,大殿內的氣氛也更加的緊張。
“說說吧,西軍十萬援軍陷入包圍之中,愛卿們可有良策?”
蘇石說著話,目光先就落到了樞密使晏殊的身上。
現在的大宋,一共三位樞密使,分別是王德用、陳執中和晏殊。
那兩位,一個在北境,一個在西境,留在京師的隻有晏殊一人,出了什麼事情自然找他。
“臣無能。”
感受到趙禎那不善的目光,晏殊知道這一次是躲不過去。這便主動站了出來。
沒有給自己找任何的理由,直接將手中的白玉芴板放在了地上,跟著又主動摘下了官帽跪倒在地,“老臣無能,致使戰局一度惡化,臣請陛下責罰。”
連官帽都摘了,這就是要辭官的意思。
也表示他願意為這次的戰事不利負責任。
說來也是,接二連三的失敗,已經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如果晏殊不主動站出來擔責,一旦大家都開始彈劾他,那個時候想要全身而退已是不能。
晏殊跪倒在地,官帽摘下那一刻,似乎整個人更蒼老了許多。
臣子之中,富弼就這樣看著老嶽丈跪在地上,心情有些沉重。
因為種種的原因,富弼沒有像曆史中那樣,因為新政推行失敗而受牽連,被貶出京城,之後用了些時間才東山再起。
反而是不知覺的與蘇石搭上了關係,官職不降反增,成為了參知政事之一,掌握了不小的權柄。
按說自己與蘇石站在了同一站線上,成為了所謂荊王係的一員,他應該做的就是拉著自己的老嶽丈也站到這一邊來。
可是政治上的事情,從來就沒有這樣的簡單。
就像是三國時期,諸葛氏三兄弟,分別投了魏、蜀、吳三家。
看似他們兄弟選擇不同,還成為了敵人,可誰又能說他們是錯的呢?
三兄弟選三家,這樣不管最終誰勝誰敗,都可以保證諸葛家族的利益不會受到侵犯。
晏殊與富弼也是一樣。
雖為翁婿,卻選擇不同,這樣也可以確保他們的家族長盛而不衰。
晏殊跪地請罪,請辭。
趙禎眼中露出了一絲的不舍,但很快就變得堅定起來。
自從蘇石去了北境,連敗蒙騎、西夏兩陣之後,這些個文臣們就開始各種羨慕、妒忌、恨。
生怕別人搶走了風頭,他們是昏招頻出。
以至於把蘇石逼走,使得北境西麵的戰局變得越發緊張。
現在好了,光是連累著北境戰局不利還不算,更是把西軍的十萬大軍都搭了進去,這是要有亡國之危。
這個時候,趙禎不能在由得他們胡來,不然的話,自己接下來隻能遷都了。
“傳旨,罷去晏殊同平章事兼樞密使之職,回府頤養天年吧。”
為了大宋的安定,趙禎開口了,直接就把晏殊所有的職務通通一並拿下。
“老臣叩謝皇恩。”晏殊似是早有準備。
聽到可安然回府的字眼,還鬆了一口長氣,這就又磕了三個響頭,這才緩緩起身,向著龍圖閣之外走去。
此時,怎麼看,他離去的背影都有些蕭條與孤寂。
晏殊主動背負下了所有的責任,皇帝準許他辭官而去,不再追究,這便是最好的結果。
那憑著他今天的舉動,或是說替別人背了黑鍋之舉,以後其它的臣子念及這份情誼,對於他的後人也會多加照拂,這便也是求仁得仁。
晏殊離開,之前的事情就算是畫了一個句號。但事情並沒有完,十萬西軍還在被圍困之中,朝廷如果不能馬上派出援兵的話,怕是這十萬人危矣。
“眾卿,誰願意帶軍支援北境,平定三族之患?”
趙禎再度開口,沒有問大家是何意思,卻直說要派援軍,顯然,趙禎是要自己做主,不在與人商議。
這一會的趙禎,是強勢的。但大臣們都沒有意見。
誰讓他們之前總是出錯,現在事情越鬧越大,局勢也越發危險,官家願意接管過來,還是大家所期盼的呢。
認可了趙禎的一言堂,可是一說到誰領兵的事情時,一個個又成了啞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