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晏殊之言,朝堂之中,不少臣子都是默然點頭,顯然他們是認可這個決斷。
如今汴梁城周邊除了三十萬禁軍之外,已無可調之兵。可顯然禁軍要保護汴梁城安危,是萬不能調到前線。
雖說這些日子,汴梁周邊也新征調了一些士兵,可他們缺乏訓練,即便是現在派到了前線,也未必就可以起到多大的作用。
南方倒是有不少大宋之兵,可要調往北境也需要時間。且南方軍兵處於和平狀態之下良久,戰力如何誰也不知。
與其如此,倒不如把最精銳的西軍調往北境,或許才可以扭轉乾坤。
再不濟,西軍進入也不會敗於三族之人,最終兩敗俱傷也好,這就有了雙方座下來和談的環境和條件。
事到如今,已經沒有人認為這一戰大宋能勝了。隻要不是敗得太慘、太難看便算是最好的結果。
趙禎聽到要調用西軍,也在考慮一下之後點了點頭,“如此一切就交由樞密院主導,其它重臣相輔,早一點商量出一個解決之道來。”
吐了口氣,這一會的趙禎感覺到很累,也感覺到有些後悔。
早知道局勢如此的話,當初就不應該聽這些大臣的,把王德用派到前線,或許一直由蘇石主導,形勢就不一樣了呢。
對了,蘇石到底現在在哪裏?難道就真的窩在保州看戲不成?
趙禎心中念叨著的蘇石,並不在保州,也不在雄州,而是早就帶人北上而去,現如今他已經進入到了遼地的南境之地永清城。
永清城,遼國南地邊城之一,正對著大宋霸州。
自從檀淵之盟後,這裏便一直沒有大的戰事,即便是兩年前蘇石帶著蘇家軍在遼地縱橫,也沒有波及到這裏。
這一次,麵對著三族攻擊大宋,蘇石卻把這裏當成了第一個進攻之地。
當蘇石帶著九萬大軍突然出現在永清城下的時候,城內的遼軍被眼前發生的一切給打懵了。
三族正在進攻宋地,此時的宋兵防守尚且不及,又怎麼可能會主動向他們發起攻擊,這些宋軍瘋了不成?
完全沒有準備,加上宋軍勢大,僅僅隻是半天時間,通過雲梯蘇石大軍便攻入到永清城中,占領了這座遼國之城。
其實蘇石完全可以采取偷襲的方式拿下永清城,就像是之前黑騎縱橫遼地時一樣,他們就是以偷襲的方式攻下多座遼城。
但蘇石沒有這樣做,反而用人命填取攻城的方式,強攻永清,他就是在練兵。
九萬大軍,百姓之兵就有七萬人。
這七萬人,因為可以從蘇石這裏獲取好處,他們願意拚命。
可有時候,不代表你願意拚命,就能打勝仗。
想要不讓這些百姓之軍以後有大的死傷、想要讓他們可以創造更多的輝煌、想要讓三支地方軍隊成為百戰精銳,那唯有不斷的戰鬥再戰鬥。
當打仗打的多了,自然會優勝劣汰。
雖然同樣會死人,但相比於一直處於保護下,最終參加大戰實力不足而死,這樣攻小城練兵的方法死人就會少得多。
攻下永清城,七萬百姓之軍戰死兩千餘人,受傷三千餘,僅僅隻是創造了殺遼兵一千兩百人的戰果。
看起來,蘇石這邊損失更重,可賬不是這樣算的。
原本攻城方付出的代價就會更大,在加上百姓軍的戰力平平,隻是付出如此的代價便攻下了城池,已經算是一種勝利。
更潛在的勝利還有,這一次參與攻城的兩萬百姓兵得到了鍛煉。
三千傷員中有兩千人是小傷,醫治之後還可以繼續戰鬥,隻有一千人受傷過重,怕是要離開百姓軍。
這般一算,一戰下來,至少一萬七千的百姓軍得到了實戰鍛煉。這些人一旦參加下一次大戰的話,就多了經驗,再死也不會死那麼多人了。
攻下永清城,蘇石讓人將這裏瘋搶一空,但凡這裏的遼人百姓,通通押送到後方霸州之地。
你三族不是在宋地肆虐,燒殺搶掠無所不為嗎?
你們能做的事情,我宋軍也能做。
同樣也是燒殺搶掠,但凡是不投降的遼人百姓,就交由那七萬的百姓兵去練手。
投降的,就將他們和一千傷員一起送回到後方。
同時送走的還有蘇石許諾給參戰的百姓軍的種種好處。像是成車的米、麵這都是要送到後方百姓軍親人手中。
這都是百姓們的賣命錢,蘇石對著負責押送貨物的黑騎一大隊副大隊長杜風說著,“告訴後方的宋軍,如果誰敢在這樣的事情上插手,等我回到宋境之後,必會取其項上人頭以安慰戰死英靈的亡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