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州這裏的保定軍,蘇石見到了保定將軍,說出了之前的那些話。
雄州被“攻陷”,還是五天時間,湊出了兩萬兵馬。
這個速度讓三位將軍都是驚詫不已,他們以前也不是沒有在當地征過兵,但百姓們總是各種推諉,逼得急了,人家是拖家帶口就走,連給你一個商量的餘地都沒有。
可是現在,同樣是征兵,蘇石卻是進展十分神速,這豈能不讓人羨慕。
當然,能做成的原因也很簡單,如山般高的米麵就推在那裏,這麼多的糧草,三位將軍看之都忍不住想搶上一把了。
還是有錢好呀!
三位將軍都不由自主的發出了感歎之聲。
但他們卻不想想,這一次朝廷隻是給了五百萬貫軍費而已,還沒有出汴梁城,蘇石就給花了一個八成,這些可都是蘇石自己的。
很短的時間內,信仰點大幅度的減少,原本蘇石這些日子積攢下來都有了近三十萬點數,可為了征兆這些軍隊,二十萬信仰點那是眼睛都眨一下的就給拿了出來。
效果也是極好,不僅征收了四萬身強力壯的大軍,也增加了幾萬的信仰值。
暫時看起來,拿出的沒有付出的多,但不要緊,基礎打好了,以後就算是需要持續付出,但相比於每天得到的點數,還是可以賺一些的。
蘇石在心中想著,等有一天,他的名頭在整個北境響起,大家都為了各種福利,想要加入到自已這一方的時候,都信服自已的時候,怕是一天下來就會有十幾萬甚至更多的信仰點入帳,那個時候才是真得爽。
蘇石也很想看看,等信仰點到了一百萬的時候,係統會不會再一次升級改變。
十天時間,四萬大軍組建完成。
速度之快,古之少有。
保州軍和雄州軍的架子搭了起來,蘇石又用現銀從三支軍隊裏購買了一些他們手中多餘的兵器。
三軍也因此賺了一筆,個個是眉開眼花。
說起來,他們也就賺這一次,等到蘇石帶著兩支大軍上了戰場,打了勝仗之後,那個時候還怕繳獲不到可用的武器嗎?
蘇石來到了保、雄兩州,動靜弄的那麼大,潛伏在這裏的遼國探子自然知曉,並把事情向上進行了彙報。
大將軍蕭孝友得知蘇石不在忻州去了保、雄兩州之地後,也曾想著是不是調轉槍頭,他總是有一種感覺,蘇石這個人帶給他們的危險性太大了。
但這可是十萬大軍,已經定好了目標,實在不易改變,不然的話,非得亂套一陣子不可。
“罷了,不是說宋朝的樞密使到了忻州嗎?就先與他戰上一場,也恢複一下大軍的士氣。另外忻州這個地方也不錯,這麼多遼兵趕來,總是需要先打下一個地盤,就選這裏好了。”
心中這般自我安慰著,蕭孝友帶著大軍繼續按著之前預定的路線前進著。
忻城內的王德用,現在還不知道危險已經臨近。可就算是這樣,他的心情也不是很好。
他以樞密使的名義下令,調集了周邊的大軍,可效果並不是很好。
十多天時間,一共奉令來到忻城的人馬也就三萬而已,且其中還多以老弱病殘為主。
顯然,這是下麵人在敷衍他。
你想調大軍為之所用是嗎?
好,你是樞密使,你胳膊粗,我們擰不過你。
但你隻說調兵數量,沒有說質量如何,那就臨時征兆,把自己地盤內的那些實力最差的百姓都給你送去好了。
你讓我們帶糧食,可以。
但沒有說要帶多少天的吧。我們隻給其十天的糧草,過了時間,接下來這些人吃喝就要由你來負責。
你負責不了?也行。
沒有吃的,總不能讓我餓死,那個時候,就不要怪我們調大軍回防了。
下麵這套人把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一套玩的是極溜。
王德用也是為官多年,怎麼能看不出這其中的道道。一邊在心中氣憤,想著等抽出空了,挨個收拾你們,一邊不斷上書給汴梁城,求援軍、求糧草。
這一刻,王德用還真是把八百裏加急當成平常的書信送遞來對待了。
有時候,一天之內,王德用就會用了兩三次的八百裏加急。他當然知道這樣做,會讓人生出厭煩之心,而這正是他的目的。
王德用就是在告訴汴梁城的那幫享福的老爺們,北境的情況不好,甚至還有些危急。
一旦這種心理暗示形成,以後就算是他打了敗仗,別人也不好說些什麼。
這就是王德用的老辣之地,未言勝,先謀敗。
。您提供大神浪子邊城的帶著係統來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