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了,人家不是說了嘛,會拿來信物證明自己的身份,這就已經很不容易。
......
汴梁城。
八百裏加急再一次由北麵的封丘城入京。
信使入京便大聲的喊著,徒合寨大捷,擊殺西夏騎兵萬餘,俘敵千餘。
“徒合寨大捷,擊殺...”
當信使騎馬躍過一條條大街,直奔皇宮而來的時候,汴梁城內的百姓都聽聞到了這個消息,一時間個個是麵色激動,群情震動。
前線又打了大勝仗嗎?
好呀,這麼看來,大宋還是很強大的。
之前打勝了蒙騎,現在又勝了西夏騎兵,宋軍似乎是可以戰無不勝了。
相比之下,另一個信使入京就要低調了許多,其內容也不可太多對人言。這正是王德用寫給朝廷的,大意就是說,現在他已經掌握了兵權,且占據了忻城。
按著裏麵的記載,蘇石帶著幾千騎兵去視察敵情。可以說是一筆代價。
但這樣的記錄,卻是讓人浮想聯翩。
尤其是一些總願意幻想的大宋文臣們,看過這道奏書之後是欣喜不已。
王德用不愧是樞密使,一出手就擊敗了蘇石,奪了兵權。
沒有辜負了大家的期望。現在大軍就掌握在王德用的手中,接下來在有了戰事,那就是他們表演的時候。
而蘇石手中沒有了軍隊,又怎麼還能夠囂張起來。等到時機合適,完全可以尋一個借口處罰了此人嘛。
文臣們都在彈冠相慶,皇宮紫宸殿,趙禎看到蘇石送上的大捷奏報也十分高興。
一戰滅了西夏騎兵一萬兩千,還俘虜了西夏先鋒將軍骨勒在內的一千餘人,現正押送至京城而來,這絕對是大捷。
大宋與西夏交戰了多年,勝少敗多。
而像是這樣一戰就滅了對方一萬多騎的事情更是極少發生。更不要說還俘敵一千,其中還有對方的大將了。
雖說這個骨勒是被打脫力了,暈死過去,後來發現,並非是主動投降,但這個戰果也是十分輝煌。趙禎已經考慮是不是可以拿其做文章的事情。
一千俘虜,如果拿此事與西夏交涉的話,是不是可以占據一些主動,甚至逼著對方去退兵呢?
又或是將這些人都給殺了,好好提升一下大宋的士氣,也可以警告一下那些打大宋想法的人?
何去何從,趙禎不好一言而決,他決定把這件事情交給大臣們好好議議。
“這個蘇天佑,果然是一個統兵的好手。”感歎一番之後,目光落到龍案上另一道奏書上,趙禎的眉頭就皺了起來。
這正是王德用上的奏書,他已經奪了蘇石的兵權,也就是說,現在前方的掌舵人已經更換,這是好還是壞呢?
王德用雖然是樞密使不假,也算是知兵之人,但他就真的做的比蘇石還好?
自己之前聽信了眾大臣們的提議,同意王德用去北線奪了蘇石的兵權,到底是對還是錯?
“也罷,事情既然已經發生,還是先看看再說吧。”趙禎不在北境,對那邊的局勢稱不上是多麼的了解,自然也就說不上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他是即想讓蘇石帶領大軍打更多的勝仗,又不希望蘇石立下太多的功勞,以後真會來一個功高震主。
原本就有著矛盾心理的趙禎,這才讓文臣們鑽了空子,有了王德用去北境的事情。
趙禎不知是對是錯,決定看看再說。
而就是這一看,接下來幾乎每天都會收到王德用的八百裏急報。
第二天,王德用的奏書又來了,信中把忻州的情況說得十分糟糕。
按他的說法,現在他身邊可用之兵堪堪兩萬不到,且還都不能算是精銳。
大宋真正的北境精銳,在對蒙、夏兩戰中,已經死傷殆盡。
北境的老底都沒被打沒了,這才得了這個看似輝煌的戰果。而如今他來了,那蘇石知道自己做事之不堪,便先走了一步。如今為了穩定大局,他需要援軍,大批的援軍。
對於這種說法,不管是不是真的,文臣們首先就選擇支持王德用。
此人去了北境,可是他們推動的結果,現在當然要支持到底。至於說事情是不是真的如奏書所寫,他們才不會去考究,反正隻要王德用願意說,他們就選擇相信。
但在看完了這封奏書之後,趙禎的臉色明顯有些難看,額頭上也出現了黑線。
然這還不算完。第三天,王德用的奏書再一次以八百裏加急的方式出現在汴梁城中。
大神浪子邊城的帶著係統來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