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心疼丈夫,結果把自己累壞了(2 / 2)

頭回遇上村裏人借牛車,又是腳傷去看病的,宋九還是好說話的,何況她先前還拿著麥子去劉嬸家裏的大石磨上磨過粉。

“侄媳婦,牛都是家裏的寶貝,這事兒本不該開口,要不是我家當家的走不動,沒了辦法。不過我向你保證,牛車趕回來,牛必須喂得飽飽的。”

看著劉嬸焦急的樣子,宋九直接開口:“沒事兒的,我夫君割了牛草回來,這會兒吃上了,吃飽了,你牽走就是,看傷要緊。”

劉嬸滿是歡喜,道了謝,這就趕著牛車走了。

幹慣農活的村裏婦人都有力氣,趕著牛車也不吃力。

宋九沒將此事放在心上,鄰裏間的能幫就幫。

傍晚時分,宋九正在洗衣裳,劉嬸就將牛車送了來,臉色有些不太好看,不過牛肚子是喂得圓滾滾的。

宋九起身看向劉嬸,劉嬸滿是皺紋的臉上憂心忡忡的說道:“這城裏還是挺亂的,我家當家的看了腳傷出來,差一點兒被人搶走了牛,要不是我家兩個兒子都跟了去,可就真的出事兒了。”

城裏還亂麼?宋九感覺到不可思議,她還打算去城裏送繡品呢。

劉嬸點頭,“上頭賑災的人是來了,但是每天靠著朝廷救濟,也不像咱們水鄉村這樣,真能夠吃飽的,隻能說還有口吃的沒有餓死。”

“不過聽說城裏來的那位貴人,說是跟幾位皇商商量,打算在安城開設作坊,安城受災,地裏種不出吃的,那就往城裏作坊去,隻要有口飽飯吃,作坊裏的事樣樣都幹,能安置不少人。”

“這位貴人還真是再世菩薩,過不了多久,咱們安城的作坊越來越多,大家夥的也能跟著學門手藝呢。”

劉嬸說城裏街頭都議論開了,什麼繡坊、織布坊、鐵匠坊等等,這位貴人引來的商人,指不定能救活安城。

劉嬸走時再三說讓宋九暫時別去城裏,等那些作坊一家家的開起來了,這些流民有地方安置了,安城才能算是太平。

劉嬸一走,宋九也打消了去城裏的念頭。

家裏倒是有存糧的,葷油快沒了,那就省著點兒吃,總該這日子越來越有盼頭。

將來城裏的作坊開起來了,她這個半吊子繡娘是不是更好混了,也免得城裏的繡活都被萬繡坊給承包了。

宋九把皮子和繡品都好生收了起來,沒去城裏了,正好任家地裏的活也多了,稻田穀子成熟,稻香魚卻還沒有養大,一年兩季的穀子,等年底才賣稻香魚呢。

任家要在村裏請短工幫忙,村裏不少年輕小夥跑過來爭活計,裏頭便有日子過不下去的孫小郎。

村裏的年輕小夥不上山打獵了,孫小郎又得罪了周小山那一夥人,眼下是沒有任何辦法了,家裏的田又少,城裏又亂,沒有苦力活計尋來做,眼下任家的短工正是尋活計的好時機。

孫小郎過來時,村裏已經來了不少年輕力壯的小夥,他身姿瘦弱,恐怕爭不過,一時間有些著急。

。您提供大神晚禾的替姐出嫁後,錦鯉農女逆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