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宮廷鬧劇(1 / 2)

戀上你看書網 WWW.630BOOK.LA ,最快更新大漢列侯最新章節!

“聽說了沒,雒陽新城修好了。”

“比的上長安否?”

“暫時不能吧……”

經過灞橋就進入長安郊區,關東的客商團好奇的打量著長安城外的街景,冰雪覆蓋的大片白色世界裏偶爾看的道馳道邊緣的建築群,商旅們隻允許在馳道邊緣行走,因為馳道正路是給皇帝以及軍隊使用的,這樣反而可以看的清遲到邊緣的村莊街景。

“如果你幾年沒有來過長安,你會發現長安城變化很大。”卓王孫如是說道。

關東的商團不明就裏,他們知道長安新城非常宏偉,也知道渭河邊豎起的大堤令人印象深刻,還有什麼變化會讓人印象深刻,他們並不知曉。

帶著心中的疑問,車隊漸漸駛入關中的核心區域京師長安,很快他們就發現果然大不相同,在行走在長安城的街道上,你會遇到行色匆匆的路人,西市和城郊西部的作坊林立,每時每刻都可以看到拉貨的四馬車從作坊裏出來。

他們拉著貨物直奔碼頭,那裏有無數船舶停在岸邊等待裝箱,它們的目的地將是千裏之外關東的某個小城,也可能經過江夏郡沙羨城的周轉散布到天涯海角的南國港灣。

“你們知道嗎?長安的鐵器天下聞名,生鐵2←,w√ww.加工製作工藝非常好,表麵滲碳是長安工匠的拿手絕活,你可以拿著自家用壞的鐵質農具到長安的冶鐵工坊裏兌換到嶄新農具,而你所要付出的代價隻是繳納一部分錢而已,付出的代價略比修補農具要貴。”

卓王孫是冶鐵世家。一輩子都和黑黝黝的鐵礦石打交道,深刻認識到鋼鐵工業的對大漢帝國的影響力。鐵器的普及可以大大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換句話來說是幹活更省力了。幾十年前大部分農民扛著純木製作的耙子耕地,木頭再硬也不可能比的上鋼鐵,一耙子下去刨不動土會非常痛苦,木頭在耕地反複耕作了磨損嚴重,生產效率遠遠不如鐵器來的實在。

商人們小聲討論,很多人對此反應比較冷淡。

冶鐵的暴利時代基本過去,從長安城鱗次櫛比的冶鐵作坊可以看出來,同質化競爭嚴重影響冶鐵收益率,鐵器價格一降再降從原來一半的利潤降低到隻有一成利潤。收益降幅達到驚人的百分之八十,關東商人可一點都不傻,反而個個猴精的很,沒賺頭的生意堅決不碰。

“這年頭生意難做,做什麼都不賺錢!”

商人們紛紛抱怨著生意不如前幾年好做,他們還記得後元二年以前,每件鐵器能賣出現在兩倍的價格還不愁銷路,各地商人擁擠到自家的作坊談生意,那真是有多少賣多少。供不應求。

卓王孫對此有不同看法:“我反而認為這很好,至少證明我們漢家在不斷發展,過去稀缺的鐵器迅速普及,更多的人從中獲得利益。農民耕作土地的麵積從過去的人均四十畝暴漲到八十畝,用更少的人工耕作更多的土地,我們回有更多的人口去做工。去經商,去當兵。這不是好事嗎?”

關東商人被駁的啞口無言,悶悶的坐在車裏苦思冥想。

道理似乎很正確。但是從工匠的利益出發,似乎是工匠們的收入變的更少,商人的利潤也在變少,得益的則是與自己毫無關係的農民,商人會根本不在乎農民的利益,或者他們即使在乎也隻是為了賺取農民的錢財。

心裏這麼想,嘴裏可不敢這麼說。

商人都是有市籍的賤民,農民可是地地道道的一等公民,種田光榮,耕戰光榮,南北軍驕傲,軍功爵偉大的思想滲入骨髓,又豈是一群叨叨賺錢不賺錢的商人可以置噱的,隻要全民皆兵的耕戰製度不變,商人的話語權就幾乎為零,這一點也恰恰是商人們孜孜以求的,很多關東商人不惜血本支持儒生也恰恰是為自己的利益搖旗呐喊。

商人在漢家社會沒有地位,起因恰恰是士農工商的四民製度,這套製度又恰恰和儒家沒有半文錢的關係,黃老學派的兩套經典著重講四民製度,這個套製度的本意就是要劃分四個群體確保耕戰製度,這兩部經典其中一部就是《管子》,另一部是前淮南王劉安所著的《鴻烈》又名《淮南子》。

《管子》是黃老學派的核心思想之一,在黃老新學裏更是地位最高的學術經典,《管子》曾說道:“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柱石)民也。”

另一部《鴻烈》則提道:“是以人不兼官,官不兼事,士農工商,鄉別州異,是故農與農言力,士與士言行,工與工言巧,商與商言數。”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