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巡視黃河(2 / 2)

那次大決口恰好是在漢匈戰爭前夕,失去幾百萬人的稅收,又失去幾十萬頃良田,幾個關東最富饒的人口大郡變成汪洋澤國,給大漢帝國的財政係統帶來巨大損失,而彼時漢匈戰爭迫在眉睫,皇帝不可能耐心的等待堵上決口,清理淤泥和沼澤地再恢複生產力,耗費十幾年重整殘破的郡縣。

所以漢匈戰爭開打,頂著國內幾百萬赤貧子民無家可歸,頂著國內慘重的水患損失強打匈奴,隻用幾年時間就把國庫財政係統玩崩盤,皇帝為了打贏戰爭拚命的征稅以至於鼎盛的國勢山河日下,他本人背負千古的讚譽和千古的罵名作古。

而始作俑者田蚡,早就拍拍屁股下地獄了,百姓們隻記住大漢江山的殘破,反而沒人會在意首惡田蚡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

“一顆老鼠屎壞一鍋粥!田蚡這顆老鼠屎壞掉的可不是一鍋粥,而是壞掉大漢帝國的大好局麵,沒有他多方阻撓封堵黃河決口也不會讓黃河泛濫二十多年,沒有他的一己之私就不會讓朝廷損失幾百萬百姓的稅收,損失幾十萬頃良田的收成,朝廷不但收不到稅還要想辦法安置難民,二十多年的河患打亂國內的造血係統,趕上戰爭爆發商業發展陷入停滯,社會治安下降,加稅又一次進入惡性循環,一來一回付出的代價驚人,每年無形中的損失何止百億錢!”

曹時盯著黃河心情十分複雜。

黃河水到此地就變的渾濁不堪,河南地的黃土高原蘊含驚人的泥沙,河水從兩岸流過自然裹挾著泥沙南下,河套平原西北側是裹挾泥沙的起始點,並不用擔心過量的泥沙讓河道淤塞,湍急的河水經過河套平原把泥沙帶入中下遊,到壺口瀑布就變成純黃色的河水。

經過河道的傳遞,在長安以東的渭河彙合口急轉彎向東,那個地方名叫風陵渡對岸是朝廷設立的船司空,向東繼續奔流的黃河水流速明顯放慢,河水裹挾的泥沙逐漸沉澱在函穀關北部河道(三門峽)以東的區域,從雒陽往東河道逐漸抬高,那一帶也是河患泛濫的地區。

在春秋時代及以前,河水在河北泛濫成災,趙地的大片平原都曾是巨大的沼澤,戰國時代初期關東各國忙著建造堤壩圍堵湖沼,一點一點把河水重新推到正確的河道裏,從戰國初期到現在三百多年黃河始終穩定在河道裏極少有泛濫趨勢。

他不知道黃河會再什麼時候會泛濫,但是他一定會設法封堵河患,因為他知道黃河一旦泛濫成災,注定將會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並不是損失幾十萬頃糧食,損失幾百萬人稅收那麼簡單,更是關東的經濟發展連續性遭到破壞,占據大漢帝國十分之一的人口流離失所,人口增長就損失了十分之一的份額,吃不上飯的百姓不會考慮生兒育女,因為他們自己都沒辦法養活自己。

惡性循環一起,十年乃至二十年多難以撫平創傷,皇帝願意把大好青春的十年時光浪費掉嗎?不可能,他一定會堅持發動戰爭,哪怕國內的損失大到不可思議的地步,他也會堅定的發動戰爭,擊敗匈奴是他一生的理想,為此他將不惜一切代價。

皇帝的堅持他是很理解的,尤其是此刻,匈奴陷入短暫的危機之中,大漢帝國必須要抓住機會伺機北上討伐匈奴,盡快消滅匈奴的主力清除掉北方外患,皇帝才有心思轉向西邊或者南方完成其他目標。

曹時也很支持皇帝的偉大理想,不管未來被稱作漢武帝的天子會變的多麼專橫霸道,他都不介意為了實現大漢帝國稱霸的理想奮鬥,他可以暫時不去計較個人的政治得失,隻要能夠完成幾代人的畢生追求,起碼對得起這輩子不要留下遺憾。

現在看來擊敗匈奴不是難題,難就難在擊敗匈奴,自己不要身受重傷,他很擔心皇帝的執著會讓大漢帝國碰的頭破血流,可惜的是皇帝對他不在言聽計從,除了歎息就隻能歎息。

天子終究會長大,縱然他留在長安常伴左右也無法長久影響他,亦師亦友的關係早晚會被終結,妄想長期控製天子一定會落得家破人亡,如現在這樣保持表麵親密關係或許是最好的結果。

不知不覺間念頭飛到遠方。

“……將軍,將軍!”(未完待續。。)

ps:抱歉又晚了,今天我會多補字數寫兩個大章。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