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天子的憂慮(1 / 2)

戀上你看書網 WWW.630BOOK.LA ,最快更新大漢列侯最新章節!

劉徹翻開經卷,入眼是一行行蠅頭古隸,董仲舒的字體很好看,小篆的古拙中兼具出塵脫俗之風。

“臣主修《公羊春秋》輔修周禮,曾與韓太傅坐而論道,苦心搜羅多年整理編撰成書,此文是開篇正論。”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

董仲舒手捧經卷講經說法,自從來到長安城大開眼界,兩年來一改常言天人感應陰陽之道的論述習慣,主講儒家的仁禮正道,須臾不離禮儀正論。

郎中令石建埋首案間奮筆疾書,詹事石慶親自為兄長磨墨,二人神情緊張生怕一不留神漏過某句話。

劉徹聽得“中庸”二字眉開眼笑,皇帝最喜歡中庸二字,源於中庸守製乖順服從,萬石君石奮就是個“中庸”柔順之臣,漢文帝喜歡萬石君,漢景帝也喜歡萬石君,若不是萬石君年紀太大,天子一定要把他請來做丞相。

石家一門都是好臣子,聽話懂事謹小慎微,從不做惹是生非的挑事者,於公於私處處為天子著想,皇帝眼中群臣之楷模,文武百官之表率。

隻可惜,天子標榜萬石君的豐功偉績,得不到文武百官的熱情回應,百官公卿既是天子臣子,也是有血有肉的男人,沒人願意平白無故做個天子的忠犬。

劉徹在不同場合誇獎石建聰明能幹,就像拋媚眼給瞎子看似得,沒有大臣跳出來熱情奉承,更不會說一些皇帝期待的言辭,比如我要做第二個石家。

董仲舒轉性子有他的道理,金馬門待詔大半年。屢次去未央宮覲見天子,老生常談天人感應災異諸說,每次都會說到“國家將有失道之敗。而天乃先出災害以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異以警懼之,尚不知變,而傷敗乃至。”

天人感應說的越多,天子召見的次數越少,最近幾個月連召見都沒有一次,遠不如至交好友公孫弘得勢。

董仲舒敏銳的發覺皇帝很討厭天人感應,至少並不喜歡過分強調天人感應災異之論,他所提及的天人三策有一半非常符合皇帝的心思。

雖然天人感應並不討喜。但君權神授卻很得皇帝喜愛。

罷黜百家,表彰六經被當即否決,不過春秋大一統,尊王攘夷深得皇帝重視。

太學早已完工,人才拔擢的改製也在進行,反對任子訾選暫時沒有效果。

天人三策錯了一半,董仲舒的自信心也備受打擊,若不是皇帝頗有顧慮留著他在身邊,董仲舒應該被遠遠的打發到藩國當個中級官僚混日子。

經曆武安侯府掃地出門的打擊,又在魏其侯府潛心研修兩年之久。董仲舒個人政治素養有了很大提高,起碼懂得抓住時機投其所好。

當今天下,聖天子主政是位大有為之君。皇帝有為必然要求臣子無為,君強不能撞上臣強,秦始皇不需要管仲,二者必然有其中一個要做出退讓。

董仲舒講的是《禮經》裏的中庸之章,此時十三經中的《儀禮》、《禮記》尚未問世,殘存的《禮經》是孔子時代的散碎篇章,中庸也隻殘存幾段文字,餘下的內容就在於主講人的自由發揮。

劉徹聽的津津有味,幾年前他是沒心情聽儒家仁禮之說的。那時候他還是個太子,年輕氣盛看不慣因循守舊的製度體係。皇帝當過三年才發覺儒家的確有可取之處,難怪連曹時本人也對儒家頗為重視。仁禮之說對於主掌國家提高朝廷穩定性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更美妙的是大一統中央集權,尊王攘夷的思想,即便有《亡秦論》做底也遏製不住皇帝的集權野心。

野心並不是有意識的行動,而是體現在每件政務的處置,天子越發覺得現有製度處理政務效率太低了,幸好他還省得製度變革會帶來巨大衝擊,警醒自己不要隨意改動,隻是個人傾向難免要產生一定的偏差,天子的心變了。

一時三刻的講課逐漸到了尾聲,董仲舒退下,宣室殿恢複寧靜。

“陛下,列侯聚集在平陽侯府開了個閉門會議。”

劉徹麵色不變:“探知到他們開會討論的主要內容否?”

“尚未探知得到,列侯們守口如瓶,隻不過據內線觀察列侯們神情愉快,不似擔憂憤怒的樣子。”

“那就不用管他們,一群列侯也翻不了天。”

“喏。”

人都退下去,劉徹悶哼道:“好個田蚡,竟能陰了我一手,列侯與朕相互猜疑,端得好心機。”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