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激辯轅固生(一更)(2 / 3)

“魏其侯客氣,冒昧來拜訪大農令家,我應該多多致歉才是。”

一老一少兩個人客套幾句,才走進屋子裏各自落座。

陪坐的是一老一中一青的奇怪組合,他不認識這三個人,但起碼知道對麵是三個儒生,要說有點麵熟的隻有那青年儒生,他的眉眼到有幾分酷似孔安國。

“老朽齊人轅固生,早前曾在朝廷裏當幾年博士。”

“在下廣川董仲舒,也曾在朝廷當過幾年博士。”

“在下魯人孔武,至今尚未能舉孝廉。”

曹時無語了。

老中青三人組合一個賽一個牛氣,唯有孔武名氣最小,那也是年輕儒生的領導者。

“平陽侯,我們想找您交流交流學術看法,請不吝賜教。”

三個人準備充分底氣十足,早早的擺開架勢要亮出組合拳,看樣子是要把前兩次受到打擊的儒家名聲扳回來。

竇嬰微微一笑,他對三個人的學術水平非常有信心,轅固生辯才無礙經驗老到,董仲舒學識超凡眼光獨到,即便最年輕的孔武也頗有根基不容小覷。

由他們三人珠聯璧合聯手攻擊,即使管子複生,晏子轉世稍不留神也要栽個大跟頭。

沒想到曹時忽然笑道:“三位不必如此,我今天來不是為了聽幾位的高見,而是要問你們想清楚了沒?”

“你想說清楚什麼?”

三人一愣,還沒發覺話語的主動權悄然之間交了出去。

“我很敬佩你們。也很敬佩孔子,但是我們所生活的家國天下,我們頭頂至高無上的天子,不喜歡你們的頑固和偏執,商代的禮法不能用於周代,周天王開國時的製度不可以用於春秋戰國。當年孔子求學於老子,學得《周禮》的精髓方有《禮記》一篇,孔子標榜的仁禮中的禮就來自於此,你們可知道老子當年的評價?”

三個人嘴巴緊閉默然不語。

“春秋戰國是什麼年代?漢家又是什麼年代?就連《管子》的治國術尚且不能全盤引用,你們抱著六經研究的滾瓜爛熟又能治得了國嗎?”

“可以!老朽很篤定一定可以!隻要……”

曹時放聲大笑。

轅固生鐵青著臉道:“平陽侯好生無禮,為何當庭發笑?”

“您剛才說苦讀六經能治國,那麼請問怎麼治國?當今天下有耕地11.9億畝(8.27億畝)。其中薄田4億多畝,中田4億多畝,上田僅3億畝,現有3600餘萬口,請問你如何分配土地合理耕種?倘若人丁繁衍50年後6500萬口。又當如何分配土地合理耕種?”

“你……”

“倘若匈奴入寇大戰將起,朝廷要動用30萬大軍鎮守邊疆,需要100萬民夫修長城送糧草,請問你該當如何治國?”

轅固生勃然大怒:“平陽侯如此驕橫跋扈強詞奪理。欺人太甚!”

“那您以為治國是什麼?”

“老夫不才,尚知道明仁禮。隻要天子謹守仁禮,待百姓仁厚甚於水火之危,哪怕國庫空無一粒糧食,百姓們也絕不會怨恨朝廷。天子好禮則民莫敢不敬,禮樂不壞則製度不崩,百姓縱然貧困也不會饑渴無食,匈奴入侵更是荒謬無比,而今我漢家與匈奴世代修好廣結姻親,匈奴單於嚐以天子至親自居,又怎麼會大舉入寇呢?隻要天子修書一封送往龍城,雙方永罷刀兵世代修好豈不妙哉。”

曹時冷笑一聲:“我到是什麼高見,原來是與匈奴人世代修好之策,轅固生迂腐也!”

“什麼?”

“仁禮甚好!然而仁禮卻管不了百姓肚中饑餓,人們生來有趨利避害的本能,荀子曾說過,好利而惡害,人之所生而有也!管子曾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百年之中,風調雨順者的好時節占據三分之一,年景普通的時節占據三分一,水旱蝗災頻繁出現占據三分之一,百姓奮鬥三十年至少有十年多少會遇到災難,你說百姓肚中饑餒否?禮樂未崩的周穆王,為何會國勢大衰?難道因為他不仁嗎?”

曹時氣勢正盛咄咄逼人,迫使轅固生陷入兩難境地。

他應該說周穆王不仁,可周穆王東征西討威震天下,《穆天子傳》恰是孔子謝世後,戰國初期是著名傳奇,要說他不仁需要冒著很大的風險,就連孔子在《尚書》裏也不敢直指周穆王不認,何況轅固生這一介漢家儒生。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