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公卿大換血(二更4000字)(2 / 3)

竇家是新興家族,地位遠遜於開國元勳,更不用提關東六國貴族,並沒有詩書傳家的傳統,看書識字的風氣也就這幾十年的事。

在諸竇裏,竇嬰是最聰明好學的,從小就很喜歡讀書,腦袋轉的快又機靈懂事,因而深得太皇太後的喜愛,要不是在梁王劉武麵前表錯態遭到嫉恨,竇嬰早就位列三公出任丞相了。

若放在十年前,他一定會抱怨自己的命運淒慘悲涼,因為那時候他覺得自己是有機會大展宏圖的,時隔十年當初的英明聖君榮升神界,他仍然蹉跎歲月一無所獲。

伴隨著歲月荏苒光陰流逝,他已不在乎個人的利弊得失,一門心思要在個人的小事業上做文章。

曹時給了他很大啟發。

竇文,竇武兄弟倆,外加竇萍、竇孺姊妹一字排開。

手捧《管子》搖頭晃腦的誦讀:“行辟而堅言詭而辯,術非而博,順惡而澤者,聖王之禁也!以朋黨為友,以蔽惡為仁,以數變為智,以重斂為忠,以遂忿為勇者,聖王之禁也!固國之本,其身務往於上,深附於諸侯者,聖王之禁也……”

竇萍和竇孺年紀小,誦讀到不認識的字時磕磕絆絆,遠不如兩個年長的兄弟吐字清晰。

竇家小姐妹念了一會兒,不知從哪摸出一小瓷瓶的蜂蜜,舔一舔甜掉牙。

“君侯!”家丞徐延年作了一揖:“世子和娘子要去學課程了。”

竇家兩姐妹聽到上課兩個字,身體就不由自主的往後麵縮,學女紅學禮法對七八歲的孩子太難了。

兩個女兒眼巴巴的望著父親求情支援,竇嬰摸摸女兒的小腦袋溫情道:“今天我沐休一日,就讓她們也歇一日放鬆放鬆吧。”

“好誒!爹爹最疼孩兒了。”兩個寶貝女兒一左一右親了下臉頰,然後手牽著手跑的無影無蹤。

竇文和竇武沒那麼幸運。竇文今年十五歲,竇武今年十三歲,兄弟倆已經算的上出力幹活的半個勞動力,竇嬰從不允許兩兄弟有一絲一毫懈怠,可以不喜歡課程,但必須堅決完成。

徐延年是個謹慎的人。目送兩個小世子被侍女帶著遠遠離去了,才走到躺椅旁盤腿坐下:“據長信宮裏的原話說,老太太的身體書不太妙。”

“有那麼嚴重?”

“幸虧身強體壯,要不然那一下都很難救回來,太醫令使勁渾身解數穩住病情,太皇太後是急怒攻心傷了心肺,為今之計唯有少思少慮。不能動怒,不能勞神,保持心無雜念靜靜修養,或許可以再延壽十年。”

“少思少慮,不能動怒。不能勞神?”竇嬰有些為難。

眾所周知,太皇太後是竇家的擎天玉柱,支柱一倒竇家的人心就散了,所以他們竇家的叔伯兄弟慌不擇路的把他推出來。作為竇家的利益代言人繼續維護現有的利益。

說實話,竇嬰非常反感利益代言人的帽子。對於一個自詡才高八鬥學富五車的人而言,依靠祖輩的蔭庇是非常可恥的,少時讀經閱典,青年投筆從戎。中年投身政壇廝殺,跟隨周亞夫和張歐聯手死保廢太子劉榮不成,從兩千石的高官打落到凡間做富貴閑人。

竇嬰的前半生可謂是跌宕起伏充滿著戲劇性,他的成就一少半得益於竇家的牌子加成,一大半來自辛辛苦苦的打拚,所以竇家老少幾十戶足有數百口人,唯獨隻有竇嬰頻繁被人提及,數來數去永遠是竇家最有出息的人。

有出息不代表受寵,竇嬰就有兩次小挫折,第一次因為梁王劉武的事,平白無故就惡了太皇太後竇漪房,因而不受重用的排斥到一邊。

第二次是為了營救廢太子劉榮,隻有三個人跳出來支持,最後的結果是罷免太子太傅位,在家飲酒作樂當個太平列侯。

胸中有大才,這是他一次次起複的原因。

而不是靠虛無縹緲的親戚金大腿關係,親人的照顧可一可再不可三,次數多了親情也就淡了。

竇嬰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的名聲是靠雙手拚出來的,所以他在朝野內外的名聲遠遠超過竇家的叔伯兄弟,甚至比竇家幾兄弟全加起來更有名氣,他的名聲遠播到塞北匈奴,五嶺南越。

“太皇太後有什麼交代沒有?”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