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圍觀新紀錄(二更5000字)(3 / 3)

曾經有人說他很天真也很呆傻,不懂得看家本領絕技要藏起來獨享利益,曹時對他們的回答是自家吃飽飯是小道。隻有天下人都吃飽飯才是堂皇大道。

沒有一顆心懷天下的心,隻管自家吃飽飯或許可以一世大富大貴,可當他們每時每刻都想要藏著掖著不給別人學藝的機會,無形中就已經不自己拉到天下百姓的對立麵,成為貪婪自私惡毒的豪強地主們。那幫人即使家資上億良田百頃為稱雄郡縣也不可能長久,隻需要朝廷和郡縣的一紙命令就會完蛋。

工商業技術可以藏著掖著,農業科技卻萬萬不能藏起來,鐵器紙張並非人人必須的工業品。五穀雜糧卻是頓頓都少不了的盤中餐,很多人可以不用鐵不用紙活一輩子。可要換做不吃飯還真沒多少人能活一輩子,頓頓食肉的終究隻是少數。

糧食增產是件了不得的大事,傳聞某郡某縣糧食增長一成半,立刻就成為轟動天下的大事件。不知有多少郡縣的官僚削尖腦袋去打聽消息,就想搞清楚怎麼把一縣之地的糧食增產一成半。

增產一成半尚且如此,兩成不用說肯定是了不得的大事件。

走在關中的路上,看到無數人扶老攜幼奔著平陽侯府的方向走,老人們看到疑惑的旅人還會熱心的解釋。

“俺們是去平陽侯府看種莊稼的本事,關中最懂田間地頭莊稼把式的就屬平陽侯了。”

行人商旅們一頭霧水,搞不明白平陽侯怎麼成為最會種田的,好奇心驅使下也跟著人流到侯府一看。

馳道上一輛很普通的馬車裏,大農令惠挑開簾子看到沿途你追我趕的農民,長歎一聲:“咱們漢家苦於糧食短缺數十年,太宗文皇帝幾次欲動兵伐匈奴,隻因國庫缺錢屢次中途夭折。高宗景皇帝為了削藩厲兵秣馬,削藩成功又整兵備戰十餘載,始終不敢和匈奴人開戰,就因為少錢缺糧啊!”

“少府妙手回春,錢荒的難題基本得到遏製,糧荒並非一時半刻可以解決的,大農令不必太憂慮,平陽侯正在實驗新的耕作之術。”右內史桓憲說道。

大漢帝國耕地不少,糧食產量不高,農業技術含量非常低,關東的內郡每一小畝產糧1石到1.5石,換成大畝約合2.4石到3.6石糧食。

邊郡的許多農民幹脆把糧食撒到地裏就不管了,一小畝隻能收到0.4石糧食,換成大畝也不夠1石糧食,簡直是在糟蹋辛苦得來的土地,邊郡稍勤快的農民拔草澆水,1小畝產有0.7石糧食,隻有很認真的農民才能收到1石糧食。

1石糧60市斤,最好的上田畝產4石也才240市斤,中田甚至下田隻有一半或更低的糧食畝產,農民忙活一年的收入能吃飽飯就很不容易了,想打仗根本經不起消耗,打不了三年國庫空虛就得把農民的口糧征走,天災一到不餓死人簡直是奇跡。

吃飽飯仍然是全國三分之一勞動人口的迫切希望,還有三分之一在溫飽線上下波動,隻有最後三分之一才能吃飽飯過好日子。

大農令惠的野心不小,盤算半天說道:“平陽侯府的種田之術非常重要,倘若在一年之內讓關中七十五個縣570萬人口都能吃飽飯過好日子,則代表著全國近六分之一的人口從此脫貧致富,大農令得以心思盡情的去扶植關東農業,不出五年關東依葫蘆畫瓢也能順利脫貧,本官可以自豪的說,我就是漢興以來最成功的一任大農令。”

“那我可要提前恭喜您,成為最成功的大農令了。”

“同喜同喜!桓內史也將是最成功的一任內史。”

兩人把視察的成果簡單彙總,就下令關中各縣可遴選代表去平陽侯府學習稼穡種植技術。

聽說平陽侯府允諾各縣抽二十個名額去學習耕作技術,各鄉裏為了名額差點打破頭,最後鬧到內史府對簿公堂才得以解決,右內史桓憲拿出的方法很簡單,20人不行那就每個縣50人,你說50人也不夠?那就100人,再不行200人,500人不能再多了,你總不能全縣男女老少都去人家莊頭蹲著,要學會適可而止呀!

在右內史不負責任的裁斷下,每個縣派出500人的隊伍跑到侯府的莊子裏學習農技,37500號人聚在一起黑壓壓的一大片十分驚人,恰好平陽侯府的位置就在關東六國進出長安的灞橋旁邊,來往的客商旅人經過此地都會好奇的駐足打量黑漆漆的人群,詢問得知是平陽侯府傳授農技,那圍觀的興趣就更大了。

結果一來二去,圍觀的人往10萬裏走,連長安城的中尉府都給驚動了,中尉張歐奉命率領二千名北軍正卒前往侯府的莊子外執勤,反而更進一步促進過往商旅的好奇心,連長安陵邑裏遊手好閑之輩也過來圍觀,不明真相的圍觀群眾越來越多。

平陽侯府的農技不行,何必要北軍出動維持治安呢?東市門頭新開的鹵菜館也是門庭若市,每天排隊的人足有上千號人,長安北軍也沒派一兵一卒去維持治安。

曹時無意間開了條新紀錄,不明真相的圍觀群眾突破15萬人,想想也是很值得大吹特吹的。(未 完待續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