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左賢王旗(2 / 2)

侯府商隊騎士可以用120人對80個匈奴人,成功殺死匈奴人50多人,己方損失30多條性命的驕人戰績,可要麵對五百匈奴騎兵的時候,能殺掉五個匈奴人就算商隊的本領超凡,其中還得有兩三個是召孟一己之力殺死的。

集群作戰與散兵亂戰不是一個概念,一波集群突擊絞殺馬邑商隊騎士的主力並不難,可想而知匈奴人派出五千騎兵是下了多大的狠心,不把馬邑搶的底朝天是絕不會收手的。

騎士們歎息道:“有經驗的商隊提前撤了,那些不懂事又不服人的商隊全部都得完蛋,馬邑沒有三五年的時間難以恢複元氣。”

山林裏忽然傳來急促的鳥叫聲,召孟立刻回了相同的叫聲,過了一會兒從遠處的角落裏鑽出一騎,衛步廣翻身下馬稟告道:“我在長城埋伏了十幾天,終於看清楚口子外的匈奴人主力,那麵狼旗是左賢王的旌旗,我不敢靠近仔細看,粗略估計至少有三萬精銳騎兵在口外,除了與口子內的匈奴人信使來往,雲中郡方向也有信使經常出沒。”

隨手畫了張草圖,匈奴人左右攻擊雲中雁門的示意圖,頓時讓在場的每個騎士的心裏涼一截。

“匈奴人要大舉進攻?”

召孟斷然否定:“那必定是左賢王本部精銳,左賢王沒有進口子裏說明他沒有撕破臉開戰的準備,一旦左賢王的狼旗出現在漢地,匈奴單於距離我們也就不遠了,所以不用太擔憂。”

左賢王通常是匈奴單於的繼承人,必定是匈奴單於皇族攣鞮氏出身的親眷,現任軍臣單於的嫡子於單太年輕而當不起左賢王的大位,因而左賢王依然是軍臣單於的同族兄弟,像左賢王這般精明狡猾的人是不會輕易開啟戰端,畢竟漢家天子嫁出的和親公主仍是軍臣單於的閼氏,親戚關係不能隨隨便便的撕破臉,否則無論打贏打輸都是左賢王來為損失背黑鍋。

“匈奴單於應該在龍城沒有動,否則過來的騎兵就不止是三萬騎而是十萬騎,左賢王本部的兵馬大概在八萬到十萬左右,其中三萬到四萬是純正的匈奴人,其他的是各個匈奴部落組成的聯軍,入口子裏的全部為匈奴部落組成,這是左賢王縱容匈奴部落來複仇,雲中郡有少量匈奴騎兵襲擾牽製,為的是牽製漢軍救援的速度,南下馬邑的五千騎兵也有分散漢軍注意力的意思,這一仗被匈奴人拿捏的分毫不差,恐怕是難以善了了。”

召孟在邊郡生活十餘年,每年都要深入草原大漠與匈奴部落做交易,幾乎對邊地和匈奴的事情了如指掌,經過他的仔細分析頓時給眾人描繪出戰爭細節,左賢王僅以自己一部人馬就牽著雁門、雲中兩個郡團團轉,而且很顯然左賢王並沒有出動全部兵馬,這次行動的主力不會超過八萬,其中有一般左右在草原上按兵不動。

左賢王把時機拿捏的精準,草原上二三月難熬的很,漢地二三月也是青黃不接的時節,漢軍除了常備的邊地郡國兵之外很難征發散布在田間地頭忙著春耕的老卒,而毗鄰雁門郡的代郡和上穀郡有邊防任務也不敢大意,太原郡距離較遠反應又比較遲鈍,想出兵救援那也不是一時三刻能夠做到的。

陳掌遲疑道:“匈奴人打時間差是為了報仇雪恨?可郅都已經死了呀!”

召孟不置可否,他懷疑匈奴人報仇的幌子下,打算借著雁門太守的首級警告後來人,不要試圖效仿郅都率領郡國兵突然反擊入寇的匈奴部落聯軍,否則將要承受血的代價。

想到這裏,忍不住擔憂道:“雁門太守馮敬實在太自信了,先帝時的禦史大夫也是老臣了,怎麼就如此托大要堅守善無城死戰不退呢!城裏恐怕堅持不了多久,萬一破城屠殺劫掠,恐怕要驚動長安的天子了呀!日後邊地恐怕難保太平了。”

——

PS:正兒八經的匈奴人用的是狼旗,用亂七八糟旗幟的胡人也叫匈奴,但那是冒頓單於封的二十四個萬騎長。這次入侵並非胡謅,漢景帝後元二年,匈奴大掠雁門郡。

帥氣靚麗的書友們賞個臉,給本書點一下收藏,投幾張推薦票唄?

網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原創!手機用戶請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