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小別勝新婚(求收藏)(2 / 2)

其實曹時非常重視造紙術,從河東募集幾名手藝上乘的絲絮紙工匠研究造紙,幾經摸索結合他的記憶作為指導找出正統的蔡侯造紙工藝,按理應可以製造令人出滿意的紙張,可結果卻又一次讓他大失所望。

紙張的質量並不比絲絮紙好多少,部分搗壓不足的紙張質量的還不如絲絮紙,當然要說從造紙成本出發,新紙的成本低到可以忽略到不計,造紙的原材料廣泛不用擔心受到限製,隻是質量不盡如人意罷了。

曹時思慮一會兒說道:“新紙做成這樣說明工藝還不成熟,你們應該換個思路不要局限於絲絮、麻團、破布這些材料,天生萬物皆有用武之地,好比樹皮、木屑、竹子都可以拿過來實驗,石灰水的調配比例也要細細把握,我聽說上郡以北有天然的堿湖,如果能夠得到天然堿用於造紙或許會更好,爾等做出滿意的紙張成品,侯府裏定然不吝封賞,頭功者可為侯府紙匠家監,努力吧。”

紙匠們諾諾而退,曹時知道自己心急了點,造紙術也不是一時半刻開發出來的,這個時代紙張又被稱作赫蹏,稱作紙的原因是帶著“絲”字的半邊,最初古人也曾想過用絲帛為書卷記錄文字和曆史,奈何絲帛的價格高到可以作為硬通貨,如此一匹絲帛價比粟米十石,拿斯波來做書寫記錄的成本幾乎要貴到天邊,大漢帝國一年的絲帛產量加起來也不見得夠朝廷的日常公文用度。

相比之下竹簡木牘很便宜,竹木劈開烘幹壓平鑽眼用繩子穿起來,造價絕對比羊皮紙和絲帛便宜數百倍不止,缺點是竹簡木牘作為載物太過笨重,據說秦始皇一天要看的竹簡有上千斤之多,而且竹木為載體隨著時間越久會逐漸掉色,顏色晦暗字跡逐漸模糊不清,無論從行文閱讀的行政效率,還是收藏歸檔的便易性能上都是不夠的。

因而發於春秋戰國到秦漢之際,勤勞的先民探索出用繅絲中的邊角毛料用於製作絲絮紙的工藝,其特點兼顧竹簡的低成本與絲帛的易攜帶,成為漢初六十年來朝廷用物最為緊俏的物什,奈何絲絮紙的產量受限於繅絲,而且紙張薄脆稍不小心就四分五裂,這導致絲絮紙的推廣幾經周折始終難成氣候,幾乎淪為勳貴們的玩賞之物。

造紙術需要積澱千年技術逐漸成熟,這個過程會遇到若幹的瓶頸,要想達到光潔度、強韌度以及纖維緊密度標準需要等待兩千年。

“兩千年太久,我要隻爭朝夕。”

侯府裏的奴仆通報說有古人送拜帖一封,打開一瞧是前些日子來長安路上遇到的絳邑周複,他的拜帖寫的很簡單,幾句恭維話接著提到有條侯有難,在京師的列侯聚於京師東闕甲第。

“列侯聚會商討援助條侯?”曹時盯著“條侯”二字怔忡出神,條侯周亞夫的大名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距離吳楚七國之亂大破吳郡掃蕩齊國的驕人戰績才過去十年,人們仍在稱頌這位忠勇的將軍挽救漢廷社稷立下的功勞。

周亞夫的功勞有多大,曹時隻要稍稍想起後世朝代鎮壓大規模叛亂,以及農民起義所耗費的物力財力就可以預見的到,比如幾百年後的黃巾之亂就給漢帝國致命一擊,相比之下周亞夫的功勞含金量非常高,可這樣的大功臣緣何要落得下獄受審的地步卻不甚了了。

PS:新書期請求書友們多多支援啊!票票,收藏,點擊請盡情的砸過來吧!

網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原創!手機用戶請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