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以海對他印象很好,一來二人年紀相當,二來沈宸荃非常儒雅,但又不是那種光會耍嘴皮子的人,何況,曆史上這位一直擁戴朱以海,局勢再艱難都不曾拋棄過,一直做到了魯監國的首輔大學士,最後陪著朱以海在金門啃紅薯時,請求去日本借兵,可惜海上遇風浪船沉沒。
後來清朝修明史的時候,不少人都認為如張煌言、沈宸荃這樣的忠心耿耿臣子不能以叛逆論,康麻子也十分認可,親自下旨將二人列傳於明史。後來乾隆還特追諡他為忠義。
沈宸荃是知兵事的,他對於穎等的樂觀情緒並不讚同,更反對朱以海親臨前線,現在雖說各路義軍興起,可能戰的沒幾個,萬一到時韃子派一支精騎來襲,豈不是直接就奪旗斬帥了?
好不容易才打開了一點點局麵,到時又將前功盡棄,甚至大明都再經不起這種損失了。
因此他是堅決反對朱以海北上的人,哪怕此時朱以海親提六師北上,能夠帶來巨大的振奮人心的影響,他也還是反對。
“沈公之前的奏陳孤也明白,正因此,所以孤更應當北上。”
被監國特賜為右僉都禦史的沈宸荃非常感恩魯監國的賞識,更佩服魯監國的膽識魄力,可也越發珍惜這位亂世裏能站出來的監國,不想他稀裏糊塗的就送了。
王之仁也反對朱以海去紹興,認為應當就留在寧波。甚至他自己都不想去紹興,因為舟山還有個交惡的黃斌卿。
張名振倒是願意帶兵北上,他這個新任浙江總兵,願意為君效死。
可吳凱、王相等一幹文臣武將,幾乎都反對他去紹興。
不過朱以海的態度很堅決,就跟他當初剛自立監國,然後馬上就拋下一切跑來海門、石浦、寧波一樣,他現在也堅決要去紹興。
真正的原由也簡單,他看中的不是紹興那塊地,而是現在那裏聚集的那些義軍、義士忠臣們。
亂世裏地盤打來打去不值錢,但忠義之士是最難得的。
更何況,朱以海還迫切的想把這些人早點招納過來,甚至將他們的兵馬整合一起,這都是他抗清大業的本錢,豈能置之不顧?
任由於穎他們在紹興主持,會把這個小朝廷帶到戰略陰溝裏去的。
“紹興這趟是必須走的。”
王之仁提醒朱以海,舟山還有一個黃斌卿呢,至今沒有回複半點消息,這要是他們都去紹興,萬一後院起火可就麻煩了。
“王總督率京營三營隨我北上,定海這裏就留個小王將軍帶定海營留守,石浦我留吳凱,另外鄞城這裏錢公的恢複營也先留在這裏訓練駐守,再加上海門一營人馬,有此四營人馬,當可保無憂。”
勇衛兩營、旗手一營、加上京營三營,然後是張名振的浙江總兵標營一營,一共七營人馬。
滿編是七千,戰兵五千六,長夫一千四。
當然,現在各營都是新建重組的,隻有少部份老兵骨幹,有差不多三分之二是新招募的兵。
朱以海不在乎台州是不是行在,反正現在他這個監國在哪,大明的中心就在哪,朝堂就在哪。
“黃斌卿暫不理會他,隻要他不做亂就行,若是他降虜或是來犯,你們兵來將擋水來土淹,擊退便是。”
現在各地都亂哄哄的,朱以海也沒精力跟黃斌卿這樣一個軍閥玩猜謎語,他願歸附自是好的,若是想玩擁兵自重那一套,那就找錯對象了。
。您提供大神木子藍色的海上升明帝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