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鬧餉(1 / 2)

此時,在趙千總的有心煽動傳播下,整個海門衛城的軍人百姓,都已經知道魯王在台州即位監國了,而且來到了海門衛城,他們還聽說魯王要在海門征兵抵抗清軍,又聽說清軍統帥博洛正率十萬大軍從杭州趕來。

一時間人心惶惶。

有錢的人在準備逃命,但窮苦的百姓卻還在為一日三餐忙碌。

趙千總一挑唆,大家也顧不得那麼多,都來找魯王要餉。

就算清軍打來,也得先做個飽死鬼不是?

不給飽銀月糧,還要大家歸營守城打仗,這不是瞎胡鬧嗎?

一天不勞作,家裏可就一天沒有飯吃。

參將府被圍的水泄不通。

大家對欠餉的關心,甚至遠超過了對清軍十萬大軍即將到來的消息。

老朱對此,也隻能是內心沉重。

海門衛城原本是海門衛指揮使管理,後來戚繼光首任台州參將駐防海門後,參將衙門便反而成了這衛城最高管理者。

吳凱以及衛指揮使、僉事等一幹營將、衛官們誠惶誠的站著。

“現在城裏能拿出多少銀錢、多少糧食來?”老朱直接開口問,衛軍、營兵們都欠了銀多餉,虛名假冒的情況也多,現在老朱暫時不想管這些爛賬,要平息騷亂,就必須先得拿出一些真金白銀和大米來才行。

看不到東西,誰會聽那些大話?

吳凱既是台州參將,也還有一個海門衛僉事的銜,他家世代在海門,屬於那種軍頭土豪地主,一代代的侵占衛所軍田,再吃點兵血抽點餉,再借著海門的地理條件便利,做點走私貿易,所以吳家身家不錯。

衛所窮軍營窮,老吳家卻是挺有錢的。

吳凱也知道這次事情鬧的過份,此時隻能狠下心來咬牙捐獻。

“衛所和營裏都沒錢沒糧,庫房裏老鼠都跑光了,末將願意捐三千兩銀子充餉。”

老朱瞧了吳凱一眼,“國家之事,豈能讓臣子捐獻。”

“借吧,我昨日剛向錦衣衛指揮使張國俊大人借了兩萬兩銀子,月利三分。吳將軍也按這個利借給孤好了,孤給你打借條。”

吳凱愣了一下。

然後臉色有些不太好看,監國什麼意思?瞧不上三千兩,嫌少?

說什麼張國俊借兩萬兩,三分利,這是直接索要兩萬兩銀子?吳凱心中苦悶又沉痛,老吳家雖然有些身家,但這是他們老吳家十一代人在海門近三百年一點點積攢下來的啊,都是牙縫裏扣下來的,是冒險攢下來的。

兩萬兩他拿的出,但這差不多也是吳家全部的現錢,有些還是錢莊、商鋪等裏的股錢或是借款,還得提前去收回。

要不然,就隻能先變賣一些金銀財物或是土地鋪麵等了。

老朱看了眼吳凱,“孤現在就給吳將軍寫張三千兩的條欠,先以三年為期如何,三年利息三千二百四十兩,到期還本付息共六千二百四十兩,”說著,老朱讓王闖取紙墨來,要當場打欠條。

熊一樣的吳凱愣了下神,馬上回味過來。

“殿下,臣願捐銀助餉,捐兩萬兩,是捐,不是借。”

老朱卻隻是嗬嗬一笑。

崇禎皇帝也曾找大臣們借過銀子,但崇禎借銀子卻是一出讓人感慨的鬧劇,他向自己嶽父借十萬兩銀子,甚至還特先加封嶽父為伯爵,結果周奎卻隻肯出五千兩。

最後還覺得五千兩也多了,跑進宮找皇後女兒哭窮,皇後變賣自己首飾湊了五千兩給他,結果周奎一出宮,就把其中兩千兩先裝進腰包,隻捐了三千兩入國庫。但在李自成入京後,周奎全家被拷掠後卻交出了數十萬兩白銀。

堂堂首輔魏藻德哭窮,把家裏的家具器物拿到大街上擺攤,最後給了崇禎五百兩銀子。然後李自成進京後,把他抓起來拷掠,他卻一下子就拿出萬兩,最後被打死後,抄家卻又抄出幾萬兩白銀。

國丈周奎和首輔魏藻德在當時並不是個例,而是普通情況,崇禎找大臣勳戚們借錢,大家紛紛哭窮,上朝都特意穿上打補丁的破衣服,反正要錢沒有。

老朱不覺得自己麵子比崇禎要大,但他現在也確實沒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