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天六年三月,帝西巡,駐蹕雞鳴驛,敕設雞鳴鎮。
隨後北上巡宣化、張家口堡,更張家口為張垣鎮。
帝巡武城,口外蒙古各部首領皆來朝拜進貢。
騰機思騰機特帶著兄弟子侄,趕著牛羊,馱著皮毛趕來張家口,朱以海站在關城上看到那漫天煙塵,還有無數人馬,差點以為騰機思兄弟又造反了。
好在現在大明早就前出長城外防禦,在張家口外設立了懷荒屯鎮,屯田駐守,且耕且守,並已經修了一座棱堡懷荒堡,位置就在後世張北,旁邊還有懷荒驛、懷荒土城,緊鄰正在修建的張庫大道。
這裏現在大多數都是帶有軍事性質的人馬,禦營精銳駐防棱堡,驛城也有驛屯,驛卒也是準軍事人員,而屯堡是邊防屯兵,又有省巡防營,以及新遷移來的屯莊百姓,也是編設保甲、民兵的。
北魏時曾在關外設六鎮,現在大明也沿著長城外,陸續新設禦夷、懷荒、柔玄、撫冥、懷朔、武川等軍鎮,做為在關外的核心支撐。
以這些軍鎮為核心的長城邊牆外,是半耕半牧,都是軍人、準軍人和武裝移民。
在他們更北麵一些,則是朝廷設立的太仆寺牧場、皇家牧場、東宮牧場、兵部軍馬場等,東麵山區裏還有皇家木蘭圍獵場、避暑莊園這些。
這些地方以放牧為主,也是直轄最前沿,牧場為界,再往北,就是一些招附的蒙古散落牧民,直接編戶齊民,在這裏劃分牧場給他們放牧了,他們是與蘇尼特的緩衝。
往北便是蘇尼特兩翼八部,朝廷給他們劃設了兩都護府,以蘇尼特左翼為化德都護府,右翼為康保都護府。
騰機思兄弟倆來朝聖,順便還來進貢和貿易的。
“自從隆慶五年,我大明與蒙古俺答汗達成封貢和議,開始在張家口等地開設茶馬互市,張家口便成為長城沿線最大的互市之所,萬曆四十一年,朝廷又在長城腳下建來遠堡,專門進行蒙漢貿易,從此成千上萬的蒙古牧民趕著牛馬羊駝不遠千裏從草原來張家口進行交易,這裏也由此成為北方最大的皮毛集散地,甚至在民間獲得了皮城稱號。
這裏也是北方重要的茶葉集散地。”
文安之看著那無數牧民,絲毫不慌,很清楚這些牧民能過來,也都經過前麵重重檢查的。
許多出關貿易的漢民,也習慣把這裏稱為東口。
人們出關,大多經由大同的殺虎口和宣化的張家口這兩個長城關口,故此大家習慣稱殺虎口為西口,張家口為東口,如今大量的移民北上開拓墾殖,或是出關貿易,興起了走西口走東口的熱潮。
站在張家口的大境門城樓上,朱以海能夠更直觀的感受到這裏的重要性。
在北麵,便是蒙古高原的南緣壩上草原,真的猶如一道巨大的壩攔在麵前,居高臨下的俯視著宣府。
中原在高原南緣沿山修建了長城,長城到了張家口這裏有一個天然的隘口。
明朝,國家防禦戰略要點是九邊,而宣府大同又是九邊之首。
獨石,張家二口又是宣府之項背;宣府乃京師之屏翰。
張家口的口,指的是修長城時,經過的天然水口,寧川水即清水河出崇禮深山之後,在張家口北端長城經過的東西太平山之間,形成的天然水口。
這種天然水道不能封堵,隻能派兵把守。當初駐兵之時,這裏附近有張姓人家居住,便按慣例取名張家口。
“張家口長城外有佛爺山,大馬群山,而張家口更是扼守天然水道,左太平嶺右太平嶺間這一險隘,成為蒙古高原進入京畿的首當其衝。此處確實獨一無二。”
相比起東麵的獨石口,這裏進來便是張家口、懷來、廷慶等一個個盆地,沿著洋河、桑幹河便能直接叩居庸關,若能破關倒直抵北京,燕趙平原一覽無餘,再無阻攔。
不過也正因為此,這裏有連綿長城防守,也使的這張家口既是軍事防禦重地,卻也成為交通、貿易的要地。
清水河穿越東西太平山間的水口,穿越張家口城,一路向西南流,也成就這片風水寶地。
有山有水有盆地平原,就是個塞上好江南。
陰山山脈在這裏成了天然界線,長城內外,便是壩上壩下,兩個截然不同的地理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