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他們在南京守城時也被逼捐數次,城破後各家族也是又捐獻了幾次,但元氣還在。
這種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有些勳臣家族也有些族人加入了紹天朝中,甚至也有些已經嶄露頭角,而大多數舊勳子弟,雖在政治上不得意,可繼續經商貿易,趁著這幾年勢頭好,反而大多如魚得水。
而那些當初在北京死於順軍或清軍之手的勳臣家族,他們雖然後來也大多被收回了爵位,也清理了田產,但保存了更多的元氣,這幾年大多也已經慢慢的又開始進入朝堂。
如投降闖軍後被殺的太子太保定國公徐允禎,獻齊化門降順,還上勸進表,結果還是被李自成處死的太傅、成國公朱純臣,北京城陷死於闖軍的英國公張世澤,武定侯徐錫登等。
還有明亡後而被奪爵的泰寧侯陳延祚、寧陽侯陳光裕、懷遠侯常延齡、武清侯李存善,成山伯王道允,廣寧伯劉嗣恩、武進伯朱自洪、靖遠伯王永恩等,也有許多既沒殉國,也沒被殺,大多在兩京亡後逃隱。
對這些人,朱以海原來也都是隻奪爵,清理田畝,其餘的不究,甚至對來投的,還能量才授官使用。
對於如平江伯陳治安、新樂侯劉文炳、惠安伯張慶臻、彰武伯楊崇猷這些寧死不降,自盡殉國守節的舊勳臣,朱以海雖沒給他們家族保留爵位,但隻清理了他們違占侵占之田,其餘的都給予承認登記保留,甚至還特以追贈諡號,恩蔭其妻兒等。
對舊勳臣,也是分幾等對待的,開城降虜的列最末,然後是降順的,再是闖軍、流賊、韃虜所殺,然後是逃跑隱居的,自盡守節、戰死殉國的則是上等。
針對不同的表現,給予不同待遇。
那些殉國守節的,不僅財產保全,而且子弟也多恩蔭授職,那些開城降虜降順的,基本上田地、宅第全都收回了,甚至還罰沒,或勸捐了不少銀子,且基本上被遠離紹天朝堂。
現在朱以海又想起這些人來了。
不管是哪類舊勳,現在要全遷來京畿,這些人雖沒有了世爵,沒有了政治勢力,但在地方上仍掌握著很多資源,仍是地方豪強,在地方上會有很強的話語權。
對朝廷來說,這些人現在威脅不了朝廷,但在地方上也不會是什麼忠心國家的基礎力量。
現在要遷移人口充實京畿,這些人就是首選。
當年西漢用遷豪強守護陵邑這招,來對付六國貴族後人,甚至是地方上達到一定財產和影響力的豪強富戶,把各地的這些人遷到關中,這樣六國貴族遷移,離開故土,也就失去了強大影響力,沒有這些勢力在地方,那西漢朝廷對地方上建立有效統治也就容易的多。
其二,大量的貴族豪強們遷移到關中後,關中就成了經濟特區,這些豪強富戶聚集關中,經營、消費,極大帶動關中經濟發展。
朝廷把這些人遷到朝廷眼皮子底下,也更好監控。
後來,每當地方上產生了有影響力的家族時,朝廷就以守陵這個理由,把他們遷移到關中去,盡量削弱門閥豪強的產生。
對朱以海來說,舊勳現在對紹天朝,對他紹天帝,都已經臣服恭順,但這些還不夠。
天下的資源有限,隻能掌握在少數人手裏,那當然是由自己心腹的嫡係元從們掌握更好。
他中興大明的浙東元勳、禦營元從這一文一武兩支勢力,尤其是禦營這些武功集團,朱以海需要扶持他們,讓他們與皇帝與國家,休戚與共,成為穩固的利益同盟。
而舊勳臣家族,他們不是皇帝核心聯盟的人,所以不能讓他們掌握太大的資源和影響力。
把這些舊勳強遷來京,既幫助恢複京畿人口、經濟,也是削弱他們實力,尤其是把他們遷來後,用這裏荒蕪的田地,交換他們在其它地方的稀缺值錢的田地,更讓他們脫離自己家族世代居住之地,把他們連根拔起,讓他們無法再在地方上擁有強大的影響力。
這是一舉數得。
這些舊勳,那些降虜降順的,直接遷到長城以北,讓他們自己重新墾荒開拓,那些被殺的,安置到京畿外圍。
逃跑、隱藏的安置到永平宣化等邊上。
那些戰死的、自盡的安置順天府天津府。
不僅是安置地有區別,而且給予的待遇也不同,投降的那些自費遷移,自費開墾,朝廷不會給予什麼補助。
而那些戰死自盡的勳臣家族,朝廷則還會給予一些安家費等,甚至原有老家的田地,還能保留一些,或是置換時,可以多置換些熟地。
。您提供大神木子藍色的海上升明帝起點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