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五省經略兵十萬(1 / 3)

張獻忠曾數次接受明朝招安,所以張可望說出這話倒也不足為奇。

這位大西皇帝出身於陝西定邊,少年時也讀過書,後來跟著父親販過棗,長大當過捕快,因事革職,便又到延綏鎮從軍,因犯軍規當斬,後得上官陳洪範求情,打一百軍棍驅逐出伍,從此流落鄉間。

這就是個十足的刺頭,或者說無賴。

崇禎三年,張獻忠在家鄉聚集農民暴動,自號八大王,因身瘦麵黃軍中稱為黃虎,從此他轉戰中原。

他是王自用為盟主的三十六營中最強一營,也是後來以高迎祥為盟主的十三家之一。他曾攻下鳳陽,拆了朱元璋出家的皇覺寺,也扒了朱家的祖墳。

崇禎九年,高迎祥遇伏被俘,遭淩遲處死。

十年,擁兵至十餘萬的張獻忠也在南陽被左良玉擊敗受傷,他在穀城接受了熊文燦的招撫,但拒絕接受改編和調遣,仍保有四萬人馬。

十二年,再舉反旗,崇禎十三年,再度受挫的張獻忠率兵第二次入川,十四年出川,轉戰湖廣,十七年三進四川。

張獻忠入川,本是想以巴蜀為大本營,連接湖廣,收取雲貴,爭奪關隴,然後奪天下。

隻是誰料局勢變化如此之快。

因為曾經有過受招安的經曆,所以張可望等都覺得張獻忠欲故伎重施,以爭取時間。

“派人去明營出使吧!”

張獻忠打算看一步走一步,如今的局勢,再打下去,於他不利,那是死路,必須得另謀他路。

“陛下的條件?”

張獻忠撚著長須,那張瘦銷的黃臉上也很糾結。

“明帝不是說要封為我雲南王,世封永鎮嗎?那就暫且答應,朕願意除去帝號,退位歸藩,移鎮雲南,讓四川明軍給我讓出一條路來,還有,立即停止進攻。”

“我西營一百二十營人馬,得仍歸我節製,不受朝廷整編、調遣。”

張可望、張文秀、張能奇、張定國這四大義子心裏清楚,這隻是權宜之計。

安西王、安西將軍張定國高大魁梧,他上前建議,“何不向明廷請求我西軍北入關中,名為北上伐清,實則陝甘乃我西軍老家,將士們多來自陝甘,我軍更習陝甘水土,況且隻要到了關中,也就有更多選擇機會。”

張獻忠點頭,“可以先這樣提,但明廷肯定不會願意的,到時咱們再答應南下雲南討伐沙定洲叛亂。”

不管是北上還是南下,前提都是明軍得先停止對成都的圍攻,至於什麼時候能談成一致,這得需要時間。

現在明清大戰,張獻忠可以借歸附和議之機,暫時休整喘息,重新調遣安排兵馬,潛伏等待時機。

······

夔州、奉節。

白帝城。

當年劉備伐吳兵敗,退屯於此,在此托孤諸葛後駕崩。

新任陝甘雲貴川五省經略的文安之便駐節此地,白帝城地處瞿塘峽口長江北岸,在白帝山上,東望夔門,南與白鹽山隔江相望,西臨奉節縣城,北倚雞公山,處於長江三峽的西端入口。

白帝城城套城、城壓城、城連城,還有城中城、城外城,是一座防禦性能極強的軍事堡壘要塞。

可以說是川東門戶。

在後世,因三峽水庫蓄水,白帝城成了長江中的一座孤島。

而此時,這座白帝城依然傲立長江邊上,旁邊的瞿塘峽,也有一座水寨,裏麵是新建的三峽水師。

做為曾經的國子監祭酒,文安之本隻是一介文人宗師,如今卻因戰亂奔走在這亂世,撫治軍民,兼理糧餉,從鄖陽都監到偏沅巡撫,再到如今的五省經略。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