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給李林甫拜年(3 / 3)

說到此,他臉色微肅,沉吟片刻道:“不錯,我今天來,確實是有大事和相國商量。”

“大事?”李林甫冷笑一聲,他吃力地拄拐杖站起來,慢慢走到臘梅前賞玩半天,這才徐徐道:“從昨夜起,我李林甫再不問什麼大事。”

李清不為所動,繼續道:“如果這大事關係到李相的家族存亡呢?”

“什麼!”李林甫渾身一震,他慢慢回過身,盯了李清半天,忽然長歎一聲道:“若我李林甫是栽在你的手上,我無話可說,但偏偏被楊國忠那草包取代,讓我如何心甘!”

他恨恨地搖了搖頭,又重新坐下,抬起頭望著李清道:“說吧!什麼大事。”

“當年張九齡曾多次預言,日後安祿山必反,但相國卻一力擔保。”

李清慢慢蹲下,仰視著李林甫道:“假如有一天安祿山真的反了,相國以為皇上會將責任攬在自己身上嗎?”

李林甫怔怔望著李清,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當年安祿山敗於契丹,張九齡力主殺之,並斷言安祿山日後必反,不如早除禍患,當時李隆基也很猶豫,但自己一力擔保安祿山不反,事隔多年,他竟將此事忘了。

今天李清重提此事,他忽然想起了一件讓他擔心的事,事實上他心中很清楚,從去年起,龐大的宮廷開支使朝廷再無力向各邊關撥付一文軍費,而是以減免地方租庸、讓利鹽稅等方式讓各節度使自己解決,雖然可以減輕朝廷負擔,可這樣一來,邊關的軍隊就等於成了各節度使的私軍,其中以安祿山三鎮二十餘萬軍隊最為龐大,他知道,這樣一把懸在朝廷頭頂上的劍,若不早日解除,自己必受其害,正當他準備以安祿山按兵不援,使李獻忠大敗為由奪了他的軍權,不料自己反深陷其中。

李清說得對,假如安祿山真反了,李隆基必然將這筆爛帳算在自己頭上,滅滿門以謝天下,自己與他共事幾十年,他的那點心思怎會不知。

“李清,你的意思是想除掉安祿山嗎?”不等李清回答,李林甫自己就搖了搖頭,且不說安祿山帶了近千親衛,一步不離,想暗殺他是幾乎不可能,更何況李隆基對他恩寵有加,去年賜他鐵券,還封他為東平郡王,這可是大唐的第一個異姓王,如此眷愛,還讓李隆基去除掉他,更無疑於癡人說夢。

這時李清也搖搖頭,道:“我也知道,除掉他並不現實,我隻希望有什麼辦法,能將安祿山調進京為官、明升暗降以剝奪其軍權。”

這件事李清考慮了整整一夜,曆史上的安史之亂爆發是在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安祿山羽翼豐滿、糧草籌備充足後起兵,現在是天寶十一年初,相差還有近四年,如果削除安祿山兵權成功了固然好,但如果失敗了,那還不如早一點將其逼反,將其造反的烈度降到最低。

“明升暗降以剝奪軍權的辦法?”李林甫緊閉上雙眼、仰頭冥思苦想,關鍵是在李隆基,隻要讓他明白安祿山造反的可能性,他才肯動安祿山。

李林甫瞥了一眼李清,這時,他才忽然明白了他今天來的目的,安祿山是他李林甫一手保舉上去了,也隻有他才能說服李隆基,好狡猾的家夥,李林甫心中暗暗冷笑一聲,卻並不說破。

過了一會兒,他忽然對李清笑道:“你做事一貫是先做後說,你自己若沒有腹案,豈會來問我?你先說出來,讓我替你參考、參考”

李清微微一笑,李林甫已經看出了自己利用他的企圖,但李清並不在意,他知道李林甫必然會去找李隆基,以撇清他自己與安祿山的關係,他不是想為子孫後代留福澤嗎?

想到此,李清便附在在李林甫耳邊低低聲道:“此事還需李相國的協助,我想請相國進宮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