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李隆基的辦法(2 / 2)

是否真的是李琮所下手,李璘也並無證據,但以父皇的耳目和智慧,也不需要他找什麼理由,隻要引起他的懷疑,也就足夠了。

果然,李隆基斜睨李璘,冷冷道:“慶王為何要找你去商量?”

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刺殺隻是結果,但起因是什麼,原本已經反目的兄弟,為何又能坐到一起,這其中又有什麼不可告人之處。

李璘對此早有腹案,隻要不涉權位之事,父皇對子女一向很寬容,私鹽事小,但若隱瞞欺騙,引發父皇的不信任,反而會得不嚐失,況且就此落下個犯錯主動認罪的態度,未必不是好事,這也是一個賭博,為在李隆基心中留下聞過則改的印象,李璘決定押上這一把。

他連連磕了幾個頭,眼中含淚,痛心道:“兒臣不敢隱瞞父皇,兒臣在江南一帶頗有產業,涉及麵甚廣,在楚州也有鹽田,平日兒臣也不甚過問,自從新鹽法頒布後,兒臣清查自己舊日老帳,才知道有手下仗勢漏稅的行為,兒臣震驚之極,也惶恐之至,昨日已經將所欠稅款如數補繳鹽鐵使,皇兄上次找兒臣,便是想商量如何對付李清在揚州推行新鹽法一事,被兒臣婉拒,此事事關重大,涉及我李唐國法,兒臣特來向父皇認罪。”

李隆基臉色越發陰沉,已現怒意,“那慶王為何又要殺李清?”

李璘心下一橫,咬牙道:“聽說李清在揚州查獲皇兄竊取二十萬石官鹽,皇兄心下驚恐,便想殺人滅口。”

說罷,他眼皮略往上抬一抬,偷偷掃視一眼李隆基,隻見他負手仰望帳頂,目光變幻不定,半天肩頭才微微鬆弛,歎了口氣,“你知錯能改,又不護親情,為父心中很是欣慰,你去吧!以後再不可做違反國法之事。”

李璘心中大喜,但臉上也絲毫不敢表露,忽然泣道:“父皇關愛之情,兒臣銘刻於心。”

他重重叩了一個頭,緩緩地下去了,此刻李隆基心情已經大壞,長子的膽大妄為實在讓他惱火,也為難之極,雖然史記中就有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之古訓,但真到這一步,他又怎可能真的降罪兒子、自揭醜事,可如果置之不理,他又無法向天下交代。

李隆基背著手在帳內走了幾步,忽然想起李清下午剛剛送來的奏折未看,急走到禦案前,這裏有一些他帶來的重要文書,其中就有李清的折子,很快他便抽出那份奏折,折子很厚,裏麵還似有他物,打開,‘啪嗒’一聲,裏麵掉下一封信,李隆基拾起,隻見信的封麵上寫著:‘江都縣縣令柳隨風冒死向皇上進言’,信口打上火漆,顯然沒有拆封過。

再看看李清折子裏的內容,說他確實查獲二十萬石被竊官鹽,當場抓到慶王的小舅子,現鹽在徐州,請皇上明示如何處置,另外也提到他被刺一事,但僥幸躲過,為防止再次被刺,現在已經在悄悄回京路上,在奏折的最後則說不日將有六十萬貫江淮鹽稅解押進京,李隆基又打開那封江都縣縣令柳隨風的冒死進言信,卻是彈劾揚州刺史李成式私竊官鹽、謀私營利,各項數字證據一一羅列,清清楚楚。

李隆基微微一怔,隨即嘴角露出一絲會意的笑容,好一個李清,已經替自己準備好了台階,寧可受刺委屈,也要保全自己的顏麵,李隆基輕捋龍須,欣慰地點點頭,心中立刻輕快起來。

“傳朕的旨意,天雨無法行獵,擺駕回宮,宗室親王可各自回府。”

......

李隆基坐在龍攆之上,半眯著眼,黑暗中雙瞳微微閃著兩道細細的精光,身子輕微晃動,龍攆中十分溫暖,厚厚的簾帳擋住了外麵的風雨之聲,他的愛妃楊玉環象一隻安靜的波斯貓,懶懶地地伏在他的膝上,仿佛睡著了一般。

李隆基溫柔地撫摩她的背脊,忽然開口道:“玉環,上次你為平陽郡主求情一事,朕已經考慮過了。”

楊玉環一下子坐起來,依偎在李隆基的肩頭,低聲道:“臣妾早就答應過平陽郡主玉成她的心願,三郎可別讓臣妾失望。”

李隆基在她臉龐上親了親,光滑細膩的觸感直沁心脾,他心中一蕩,道:“朕什麼時候讓你失望過,朕答應你不追究二李相婚,可你也得給朕想個法子,讓堂堂郡主作妾,實在有失皇家顏麵。”

“臣妾不管,臣妾這個媒婆是做定了,三郎自己想法子去。”

“這、這倒是難辦了。”李隆基輕捋胡須,暗暗思量道:“讓李清休妻再娶,他必然也不願意,再說吐蕃那邊指定要李驚雁和親,也說不過去。”

李隆基的鼻孔被楊玉環的發絲鑽入,他忍不住打了一個噴嚏,想起楊玉環之事,忽然醒悟,“出家,對!讓李驚雁出家,除去郡主稱號,除去宗室身份,這不就行了嗎?可掩人耳目、又不失皇家顏麵、還不得罪吐蕃,一箭三雕,何樂而不為。”

他忍不住嗬嗬笑道:“玉環放心,朕有辦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