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各懷心事(3 / 3)

“哪裏,我們不過是隨皇上而行,倒是相國在上元夜還在勤於政事,為我等能在今晚欣賞到如此華麗燈會而兢兢業業,這才讓人敬佩,我大唐能有李相國這樣的宰相,那才是國之幸事。”

兩人互相恭維,口氣真誠,誰也不會想到,這二人竟是一對生死冤家,若有機會,都決不會手軟,一定會置對方於死地而後快,李林甫話鋒一轉,便搭上了今天晚上之事,“聽說太子收了一名良才,連皇上也非常欣賞他,我倒非常想見見他,不知殿下是否願意替我引見一下。”

“相國說的是李清吧!他是個新人,腹中又無學問,隻有運道好些,所以才被皇上所賞識,隻是一個小角色罷了,不足為相國掛念,倒是他揭發的一件走私軍品案,我倒覺得這才是值得相國注意的。”

說完,李亨的眼睛緊緊盯著李林甫,等待著他的反應,李林甫在此地等候李亨便是為了此事,就算對方不提,他也會將話題繞到這個事情上來,見太子主動提起,李林甫的一顆心終於落了下來,也就是說,此事太子也有和解之意。

官場上有你死我活的鬥爭,但更多的時候卻是妥協,從古至今,無不如此,雙方都不幹淨,都有把柄在對方手上,你放我一馬,我讓你一步,大家和和氣氣,相安無事,這就是中庸,就是和諧之道,一旦有新的利益之爭出現,或者雙方的力量失去平衡,那硝煙又會再次燃起。

此時李林甫找太子便是要尋求一個妥協的方案,而太子又何嚐不是如此。

“走私軍品自然由地方來處理,再報大理寺和刑部備案便是,老臣在此等候太子,卻是想為犬子衝撞廣平王一事向殿下致歉。”

廣平王李俶是太子李亨的長子,前幾日出京行獵與李林甫之子在城門處發生了口角,還輕傷了幾個家人,這本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李林甫更沒必要為此事而專門等侯太子,故不過是個借口,向太子表態,他願意罷手。

話說到這個份上,二人都已心知肚明,李亨僥幸脫套,也不願將事情鬧大,便笑了笑道:“我家那個毛頭小子也是個火烈脾氣,這事他也有不對的地方,李相不必過謙了,這不過是件小事而已,可不能為此影響你我的關係,相國你說是不是?”

李林甫嗬嗬直笑,“是!是!國家有這麼多大事要等太子去操勞,老臣為這點小事煩擾太子,實在過意不去,現在夜已深,老臣就不再打擾太子,請太子好好安歇。”

他特地將‘安歇’二個字加重了口氣,李亨也微微一笑,“相國也請早些安歇,明日還有很多事需要相國操心,我就不打擾相國了。”

二人拱拱手,客客氣氣的告別而去,一段公案就此了結,看似簡單輕鬆,但中間卻曆經了無數次的險爭惡鬥,再鬥下去也是兩敗俱傷,形勢已經迫使他們不得不罷手,所以二人的此次見麵,不過是個形式,就仿佛一場大戰後兩軍主帥間的一封求和信。

天寶四年初,劍南節度使章仇兼瓊上報朝廷,成都富豪海家勾結吐蕃、走私軍品被查獲,李隆基當即批複,由大理寺牽頭,會同益州地方、劍南節度府三方會查海家走私軍品案,二月,此案證據確鑿,上報刑部結案,海家走私軍品屬實,數額巨大,李隆基遂命將海家不分良賤滿門抄斬,以儆天下商人,益州刺史李道複以失察罪,降職一級,貶為嶽州司馬。

當天夜裏,李清回到客棧,他再也抑製不住思念之情,提筆寫家信讓簾兒和小雨進京,又怕她們路上有失,再修書一封請王兵各派人一路護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