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李清找了一個客棧先安置了王昌齡,又陪崔柳柳沿著朱雀大街逛了一路花燈,眼看前方便是朱雀門,這才讓高展刀護送她回去,自己向皇城走去,靠近朱雀門時,忽聽見有人在叫他,似乎是楊花花的聲音,他找了半天,卻不知聲音是從哪裏發出來。
就在這時,從城牆上衝下來一隊羽林軍,攔住了他的去路,為首將軍打量他一眼道:“你可是義賓縣李清?”
李清愕然,“我正是,你們找我有何事?”
“你跟我們來!”不等李清再問,一群羽林軍便半架半推將他湧上了城樓。
“你們到底有什麼事?”
這話李清已經問了不下十遍,但羽林軍誰也不理睬他,搜身、換衣、檢查行李,動作異常迅速,到最後,一名老太監晃悠悠走來,一甩拂塵,尖著嗓子叫道:“傳皇上口諭,宣義賓縣主簿李清覲見!”
李清一呆,他這才明白過來,竟然是當今天子李隆基要見自己。
嫡長子是繼承王位的一般規矩,但大唐自開國百年,卻沒有人能以皇長子登上帝位,仿佛是一個宿命,睿宗第三子李隆基也走了這個輪回,殺韋氏幹政,殺太平公主奪權,迫父親退位,逼長兄讓位,用淋淋的鮮血和冷酷的手段鋪出了他的帝王之路。
但以大亂入位者,往往也是大治之人,他即位後,便大刀闊斧進行改革,內政、軍事、選官、用人、法製、納諫以及限製外戚,樁樁針對先朝的弊政,以姚崇、宋璟相繼為宰相,又用盧懷慎、韓休、裴耀卿、張說、張九齡等人為相,或以清慎、或以才幹、或以耿直、或以文學而知名。
正是生於憂患的李隆基和勤於政事的大臣宰相,終使天下大治,‘賦役寬平,刑罰輕省,百姓富庶’,創造了中國曆史最燦爛輝煌的開元盛世,時輪轉動,迄今已三十三年,李隆基已步入了花甲之年。
李清,這隻翩翩飛入唐朝的小蝴蝶,抖動著漸強漸壯的翅膀,在命運的風暴中順勢而行,就在他即將衝出又一場命運風暴之時,他驀地看見了這個時代最高的山。
“義賓縣主簿李清叩見皇帝陛下,願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李清雖然已經連升兩級,但都沒得到吏部的正式批文,他在官方場合還是義賓縣主簿。
早在李清被羽林軍帶過來之時,李隆基便仔細打量了他,見他身材高大,眉眼雖然長得普通,但鼻子高挺,眼中熠熠閃著自信,行走之時器宇昂然,沒有半點委瑣,雖不穿軍服,倒比身邊的羽林軍還要精神幾分。
李隆基最看重官員的外貌,李清不同一般人的氣質不禁讓他暗暗點頭,又想起太子內宮起居錄上所記載的他的言行,心中對他好感大增,便溫和地笑了笑道:“那雪泥便是你發明的嗎?”
“正是微臣發明。”
“恩!你且站起來說話。”
“謝陛下!”
“你先告訴朕,你是哪裏人,讀過什麼書.......”
就在李隆基在細細詢問李清身世之事,李驚雁卻躲在後麵默默注視他,這是她認識李清以來第一次正眼看他,在數百名大唐皇室的矚目下,還能保持一種平和心態,還能大步流星走來,還能在皇上麵前挺直腰板,還能目不斜視,眼中閃爍著自信的光芒,這份坦然和從容,這份不卑不亢,不禁使李驚雁想起了新科狀元趙嶽和榜眼岑參,那趙嶽同樣是在回答皇上問話,腰卻軟得如麵條一般,最後皇上拍拍他的肩膀時,他竟激動得暈倒過去;岑參卻相反,傲氣傲骨,才華橫溢,自己本是相當欣賞他,可和這李清一比,卻暴露出他無用的一麵,遇到難事挫折隻會借酒澆愁、遁世逃避,卻不能想辦法去解決困難,和李清的圓滑成熟相比,為人處世就顯得幼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