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建府在天寶十五年,在此之前稱益州,天寶元年,益州改名為蜀郡,置大都督府,節度劍南三十八郡,其中蜀郡下轄成都、雒、郫等十縣,人口近百萬,以豐富的物產和發達的商業、手工業著稱,雄居大唐各州郡第二,僅次於煙花風liu之地揚州,成都商業極為繁盛,貨物從岷江出發,到嘉州再轉長江東行,半月後便可以抵達數千裏外的江南,甚至可以轉船出海到日本、高麗,所以巨商大賈比比皆是,故而有‘劍南十富,九藏成都’之說。
李清一行人,逶迤西行,渡涪水、過簡州,當一輪血紅的朝陽噴薄而出,射出萬丈金光,成都高聳巍峨的城牆終於隱隱可見。
“李老弟,我們趕了一晚的夜路,大家已經疲憊不堪,是否應找個地方休息打尖?”
楊釗已經不是李清的下屬,到成都後,李清自會帶他拜訪鮮於仲通,替他謀個差事。此時他伏在馬上,一日一夜未下馬,腰實在酸疼難忍。
“大家再堅持一下吧!進城再休息。”
雖經一夜的顛簸,李清卻精神抖擻,臉上不見絲毫倦色,不等馬車停穩,他縱身躍下,卻一個踉蹌,險些撲個嘴啃泥,嚇得簾兒一聲驚呼,困意頓去。
“公子,楊大哥說的對,大夥兒都累壞了,是應該找個地方歇息片刻。”
到了地上,李清才覺得自己已腿軟如泥,回頭又看看大夥兒,也是個個萎靡不振,眼睛熬得通紅,他本想一鼓作氣進成都,可眼前這個情形,真是不可能了。
“也罷!楊大哥,你騎馬快,煩請你到周遭看看,可有歇息的地方?”
楊釗一指遠處的幾株垂柳笑道:“柳樹後就有一家茶棚,我常去,不妨去那裏歇息。”他一縱馬,疾駛先去。
“去前麵的柳林處。”
李清爬上第一輛馬車,嘶啞著嗓子低令一聲,車夫應了,揮動馬鞭,幾輛馬車緩緩而行,隻片刻功夫,便到了茶棚,天剛亮,茶棚裏空空蕩蕩的,尚無客人,故楊釗先來告信時,連掌櫃都驚動了,早帶了幾個夥計在路邊笑咪咪候著,待李清一行人靠近,立刻一擁而上,牽馬的牽馬,迎客的迎客,大呼小叫,好一陣熱鬧。
“掌櫃,店裏可有吃的?要熱的!”一夜趕路,李清早已餓扁。
掌櫃早看出李清是這一群人的頭,故一直不離他左右,見問,便笑吟吟答道:“小店拿手的就是麵餅夾肉末,餅薄肉厚,再佐以熱騰騰的大碗菜蔬肉湯,客倌可有興趣?”
李清早聽得兩眼冒光,喉嚨裏都要伸出手來,不等掌櫃說完,他便急嚷道:“先上五十個肉餅,每人一碗湯,多放些薑蔥,味道要辛辣點好。”
“好!好!”掌櫃回頭大聲叫喊幾句,又對李清笑道:“聽客倌口音不是成都人,等客倌先飽腹後,若有什麼疑問,盡管問我,我在這裏開店已經二十年了,成都的市井傳聞,風俗禁忌,多少也知道一點。”
“那先謝過掌櫃了,我等會兒確實有話要問。”李清心中暗讚:“這才叫做生意呢!”
霞光消失,天漸漸白亮起來,路上開始有行人往來,茶棚裏人聲喧雜,不知不覺竟已經坐滿,在李清的鄰桌,坐了五六個西域胡商,高鼻深眼,卻說一口流利的官話,字正腔圓,絲毫不帶半點胡音,細聽之下,卻又大吃一驚,他們竟是在談唐詩,隻聽一重眉人低聲吟道: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吟罷,他長歎一聲:“四明狂客終於要回鄉了,可我幾時才能返回自己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