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佛爺是不是可以解開我心裏的結,不知道佛爺是不是可以為我指點一個方向,我隻是很自然又很專心聽佛爺講下去。
佛爺講述得生動形像,妙趣橫生:“我們家鄉種青稞,你們這裏種麥子和水稻,播下的種子和收獲的果實是一回事嗎?不是,不然,種子就是果實了。但是它們沒有聯係嗎?也不是,否則,果實就不需要播種也能獲得。”
“種子從播種後,就會遇到養分、水分、溫度、光照,然後變化生長。所有事物都不孤立,都在各種因緣聚合下發生發展。再如,我這個碗裏的青銅小佛像,有沒有一個僅僅屬於他的特點呢?可以獨立自主、穩定不變,甚至與外界不發生聯係嗎?”
“首先,客觀事物就要在一定時間限度內保持自己的特點,為人所了解,並且根據某些內在規律發生變化著。”
佛爺看我一頭霧水,就更加耐心地說:“你看這尊青銅小佛像,屬於它的特點在它材質中嗎?如果在它材質中,就說明青銅有小佛像的特點,青銅不能造大佛像,更不能造其它的東西,但這是不可能的,所以說材質中沒有小佛像的特點。”
“那小佛像的特點在創造者也即工匠手中?肯定也錯了,那創造者或者說工匠就成了佛像,或者創造者除了佛像什麼也不會做。那麼,小佛像的特點是在工匠遇到材質、加工過程之中產生的嗎?也不是,這就好比我們兩個人都沒有錢,聚到一起就會變出錢來一樣,一點也不現實。”
“但是呢,我們眼前確實又看見了小佛像,比如現在我們所處房間一片漆黑,我把一小截香的一頭點著,另外一頭再用線綁好,然後掄起來,你就會看到一個火圈,對不對?”
“對。”我點了點頭,心中有些明白了。
佛爺似乎看到了一些什麼,不禁笑道:“可這個火圈是虛幻的,從來就沒有真實存在過。雖然沒有真實存在過,但我們卻又真實地看到了。相同的道理,人憑著自己的感官感知世界,其實也就過分依賴和相信感官,實際上這很可笑。”
“感官受一定限製,所以才有錯覺的存在。眼見不一定為實,你沒有見過爺爺的爺爺,那就不存在,肯定很荒唐,因為可以推理。隻要合乎情理,就可以認為是相對的正確和真實。”
“你最大的問題就在於錯誤的判斷、分析甚至否定自己,讓自己很為難,很尷尬。”
這時,君貝回來了。
佛爺跟君貝說了很簡短的兩句藏話,君貝就開始收拾桌上的法器。
佛爺始終看著他收拾每一件東西,並且不時地說著一兩個很簡單的藏文詞彙。
直到君貝把其餘的東西收拾好,端著水和糌粑丸子混合在一起的大盆子退出去,佛爺才又看著我說:“等一下,燒一點奶茶喝。我們先說話。”
佛爺很**地把念珠放在桌子上轉了兩圈。
稍停,他又繞在手裏做了一個非常複雜的手印,念了幾句藏文的頌文。
佛爺終於睜開雙眸,衝我開口道:“膽識、智慧和善良是實踐真理、獲得真知的必要手段和工具。你一定要牢記,你不可以自卑,應該更努力地去工作,不要因為一時的錯誤認識,使自己產生疑惑、沮喪與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