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第二百七十一章(1 / 3)

十日時間, 趙顥整頓城內,肅清貪墨官員。

四顆血淋淋的人頭掛在城牆上,出入城門皆能望見, 觀者無不膽寒。

城內商坊實行新政,繼任的官員時刻警醒自身, 絕不能重蹈覆轍,和走錯路的同僚一樣被掛上城牆。

往來行走的商隊消息靈通, 得知趙顥入城當日即斬四人, 無不倒吸一口涼氣。

南趙侯的殺神之名更上一層樓, 在草原上傳得沸沸揚揚,玄城上下亦有耳聞。

相比顥城,玄城人員的組成更加複雜。

城內既有西原國人,也有投奔來的氏族、國人和庶人。另有為數不少的草原狄戎, 經過郅玄刷臉, 忠誠度節節拔高。遇到外敵來犯, 首領帶頭衝上戰場,戰鬥力暫且不論, 拚殺的勁頭和勇氣令人歎為觀止。

趙顥巡視草原, 整頓完顥城,下一站就是玄城。

玄城官員早得命令,主動配合趙顥查驗。

旨意來自西都城, 由郅玄親筆所書, 城內大小官員不得違背。

以駐守城內的西原國中大夫為首, 眾人抓緊整理簿冊, 確保條理清晰, 字字分明, 展開竹簡就能一目了然。

玄城和顥城同時創建, 相比後者,前者的規章條令更為嚴謹,堪比嚴刑峻法。

初施行或許不太習慣,不僅城內官員,連城民都感到束手束腳。然而隨著時間過去,眾人逐漸發現法律嚴苛沒什麼不好。

凡事有法可依,能以最快的速度樹立秩序,清理心懷叵測之徒。就城池發展而言,完全是利大於弊。

在趙顥駕臨之前,城內氏族官員早被肅清,凡有貪墨和小動作之人,全依律法懲戒。

罪輕者小懲大誡,雖丟掉官職,好歹能繼續留在城內。不被驅逐出去,就能保存家族利益,之前的努力也不會付諸東流。

罪重者盡數下獄,家人也會受到牽連。

因中大夫官爵所限,不能獨斷重刑,相關罪證遞送西都城,交給郅玄過目。是殺是流放,還是另有懲處,由郅玄親自裁定。

經過三輪整頓,玄城風氣為之一新,再不見貪墨之事。

郅玄給出的利益足夠大,懲治的手段毫不留情,一旦犯下大錯必施以最嚴厲的懲罰,官員們不想努力化為泡影,更不想被家族拋棄,俱能做到每日自省,麵對誘惑絲毫不動心。

君上胸有丘壑,乃不世出的明君,宏圖霸業不在話下。

跟隨君上腳步,偌大土地唾手可得,何必動不該有的心思,朝要命的地方伸手。

得知趙顥要駕臨玄城,城內官員的動作相當迅速,能展示的一概不做隱瞞,財政的關鍵處則做留白處理。

以氏族的觀念,趙顥是南趙國君,出於本國利益,玄城事務不可能向對方完全開放,更不能做到一覽無餘。

婚盟固然牢固,可世事瞬息萬變,誰也無法保證日後不因利益發生糾葛。出於各自立場,必須有所提防,避免為將來埋下隱患。

氏族們相信以國君睿智定不會怪罪。

計策雖定,手段不能太生硬,既要達成目的又不能對趙顥失禮。

經過一番討論,負責謄抄的下大夫故意在竹簡上留白,明確讓對方知曉他們在部分事上有所隱瞞。這些細節對勘察官員品行沒有影響,隻是不能對外展示。

為確保萬無一失,中大夫撰寫奏疏,將前因後果講述明白,交人遞送西都城,由郅玄親自過目。

這樣的做法屬於先斬後奏,遇到性情多疑的國君怕是要犯忌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