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多來就能控製更多資源。
這是良循環,遠勝過在中原打出腦漿子,空餘大片無主土跑野獸和野人。
諸侯有私心不假,但有點沒說錯,王族躺在功勞簿上太久,已失去進取之心。這種情況發生在任何個諸侯國是致命的。中城位超然,同樣不能例外。
長此以往,就算不是郅玄,會有人站出來,呼百應,奪人王權柄。
郅玄好歹願意保留中城,費心維護人王顏麵,還想著將人王淮拉上戰車。換成其他人未必樂意。
當然,郅玄願意拉人王淮把不是無條件。
在處置王族成員時,人王淮的態度足夠明確,沒有和稀泥,不徇私包庇,做到徹底正,令諸侯心服口服。
全是他的主張好,有太後在背後推動罷,繼續維持這樣的明智,郅玄不介意將他拉上戰車,掙脫局限,帶他領略更遠處的風光,讓他看到真正的“下”究竟是什麼概念。
郅玄送出厚禮,相當於主動遞出橄欖枝。
看到他的誠意,人王淮百感交集。
他以為己今生今世將淪為傀儡,成為大諸侯的傳聲筒,除了象征意義再無其他。不想切峰回路轉。宛如沙漠深處發現水源,黑暗之中遇見曙光,人王淮心情激動,沸騰的情感難以抑製,以至於通紅眼圈。
見到人王淮的表情,即知他明白獻禮的真意。
郅玄沒有當殿挑明,利落歸位落座,待早朝之後被另行召見。
四大諸侯帶獻禮,代表四人對人王淮的態度。
王族固然可惡,需要下狠手整治番。人王淮屬於無辜受牽連,需要區別對待,不能混為談。該尊重必須尊重,不能有失禮之處。
大小諸侯收到訊號,心中大定,紛紛身上表。
侍人應接不暇,誦讀到嗓子眼發幹,仍有半數表書堆在麵前,記載的全是國君獻禮。
有年長的中氏族心生感慨。回憶先王登基時,未曾有這般盛況。時之間有些糊塗,西原侯到底是善是惡,四大諸侯究竟是忠是逆。
因諸侯獻禮之故,朝會時間延長,持續到午後仍未結束。
消息傳到後-宮,連太後現出驚訝神情,猛坐正身體,命侍人速往正殿,確定無誤再來回報。
侍人明知句句屬實,話中沒有任何誇大,仍不敢違背太後旨意,腳步匆匆去往正殿。途中遇到稷王後派來的侍人,互相對視眼,能看到對方眼中的無奈,更多則是興奮。
侍人匆匆離去,太後罕見陷入焦灼。時間過去刻鍾,卻像是熬足整個時辰。
終於,侍人去而複返,太後停止踱步,命侍人進殿回稟。
“稟太後,四大諸侯獻禮,西原侯尤厚,有土有礦。各國國君跟隨,獻禮表書堆積如山。”
侍人入宮多年,經曆兩代人王,首次遇到這般盛事。勉強維持鎮定,說著說著情緒就難以抑製,聲音中透出激動和喜悅。
太後再三詢問,直至侍人講不出新細節,方揮手命其退下。
今日之前,她和人王淮想法致,甚至做好情況最糟糕的準備。不想柳暗花明,峰回路轉,在第場朝會上有此奇遇。
曆經宮廷沉浮,見多波詭雲譎,太後比人王淮更清楚獻禮的重要。最關鍵的是四大諸侯,更準確來說是西原侯的態度。
“轉機,生機。”
沒人願意終生做個吉祥物,世人提仿佛個符號,隻存在象征意義。
如果人王淮庸碌無為,沒有任何能力,做個吉祥物倒無妨。關鍵他有能力有野心,礙於形勢不得不放棄,強迫己隱忍,做個無為君主。
太後知道兒子不甘心,可不甘心能如何?
大諸侯不放手,中城注定比衰落。
王族全無建樹,不拖後腿就謝謝,指望他們出謀劃策實屬於白日做夢。
原本太後已經放棄,想方設法勸說人王淮,讓他安於現狀,至少不能在力量懸殊的情況下雞蛋碰石。
萬萬沒想到西原侯會送出如此重禮。
聯係近段時間發生的事情,推及西原侯態度變化,太後頓時覺得對王族下狠手是明智之舉。
“要不要再來下?”
想握牢西原侯遞過來的橄欖枝,必須給出最大誠意。
太後命人取來王族名冊,包括分支在內,冊冊翻閱過去,準備找幾個下手,作為給西原侯的回禮。
不能說她心狠。
就王族眾人的作為,十個裏抓出九個抽鞭子,做不到百分百準確,至少有大半不無辜。
太後拿定主意,遇到合適的人選,立即提筆記錄下來。
這些人不能省己身做不到約束家人,在封橫征暴斂欺男霸女,鬧得怒人怨,合該被選出來做靶子。
收拾掉他們,既能表現出對西原侯的誠意,能殺雞儆猴,讓王族盡快老實來,做不到扶持人王少拖後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