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第二百一十五章(1 / 3)

巡邊是臨時決定, 又要同趙顥相見,為節省途中時間,郅玄有意輕車簡從。

不想話剛出口就遭到粟虎等人一致反對。

縱有千般理由, “禮儀”二字壓下來, 他也不得不改變主意。

幾次商討之後,郅玄采納卿大夫們的建議, 由五百甲士護衛,擺出全副儀仗, 擇吉日從西都城出發, 沿製定好的路線前往邊境。

郅玄本意棄車乘馬,一行人日夜兼程, 盡可能快地穿過氏族封地。不下旨意, 提前不打招呼,能最大程度看清各地的真實狀況,未嚐沒有微服私訪的含義。

粟虎等人數次上言, 唇焦舌幹, 好說歹說, 方才打消他的念頭。

如果郅玄身份是公子甚至是世子, 任性一回倒是無妨。可他身為國君, 為國之表率, 在關乎到禮儀章程時必然要做出妥協。

“君上, 此去邊地,望夏末能返。”

路線由六卿商討, 沿途經過數個氏族封地,全都是大氏族。個別小氏族散落其間, 基本都是大氏族的附庸。

拿到標注過的輿圖, 郅玄微一思量, 就能猜出背後關竅。

人都有私心,氏族自然不能例外。

不能說粟虎等人有錯,為家族謀取利益原就是家主職責。

這張輿圖送到郅玄麵前,證明他們沒想故作聰明,也不會遮遮掩掩,而是一切擺在明麵上。郅玄猜出原因也會給眾人幾分麵子,不會感到被冒犯。

自從打下東梁半土,攜大勝而歸,郅玄和國內氏族就進入到蜜月期。

草原的利益尚未取盡,又從東梁獲取大量土地人口,今歲有豐產糧種,更有能熬糖的甜菜,一樁樁一件件,分開都是巨大利益,遑論在郅玄手下整合,如期分給各家氏族。

卿大夫們看到國君的誠意,自然投桃報李,在政事和軍事上大開方便之門。隻要不觸碰到家族根基,大氏族們願意主動讓步,助郅玄進一步夯實君位。

在郅玄和氏族的共同努力下,一切都在良性發展。西原國猶如轟鳴的列車,爭分奪秒向前飛馳。車上的人必須抓緊,稍不留神就可能掉隊。

這樣的發展令人羨慕,卻很難仿製。

西原氏族之所以有此表現,全因郅玄能提供龐大利益。土地和人口多到短時間內消化不完,全族上下都需要調動起來。甭管白發蒼蒼的老朽還是風華正茂的少年,都要為家族盡一分力。

這種情況下,各家忙於內部事務,根本無暇和旁人爭權奪利。

鄰國氏族為爭奪一塊封土,需要在朝堂上大戰三百回合。西原國氏族完全不用。對他們而言,草原上的土地取之不竭,東梁土地又入囊中,根本不用去爭,簡直就是掰開下巴往嘴裏塞。

時至今日,郅玄不需要擔心氏族為土地利益打起來,最尖銳的矛盾反而是人力資源,尤其是識文斷字的人才。

國君的召賢令是個引子,為氏族們打開新世界大門。各家家主豁然開朗,自家人手不夠用,大可以挖別人牆角。

不客氣點講,摘果子遠比培育種子省力氣。

於是乎,在郅玄的帶領下,西原國氏族紛紛發生蛻變,扛著鏟子盯上鄰居家門。

小國被挖牆腳,沒辦法扭斷揮來的鏟子,也不能阻擋移位的牆腳,氏族沒辦法去找國君鬧,國君又能去找誰?

思來想去,國君們幹脆學習漠侯的生存之道,扯下臉皮不要,要麼派遣行人要麼親自出麵,對著西原侯嚶嚶嚶。

一個兩個且能對付,七八家一起找上門,郅玄被嚶嚶嚶得腦仁疼。偏又打不得罵不得,態度稍微強硬一下,竟然有行人當殿打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