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拔營當日, 持續近半月的冷雨終於停歇。
天空開始放晴,灰蒙蒙的雲層消失無蹤,仰頭望去, 一片碧藍, 如同水洗。林間白霧散去, 朦朧不再, 現出滿眼蒼綠。
洪水奔騰不息, 水位逼近河岸。
岸邊的木樁似長龍排列, 一眼望不到盡頭。
木樁上纏繞手臂粗的麻繩,繩索一端係牢木筏。河水衝刷而過, 自上遊帶來大片斷枝碎木。河道中心水流湍急, 下陷一個又一個恐怖的漩渦。
木筏在河中搖蕩顛簸,彼此之間以鉤鎖相連,形成一座窄長的浮橋。
大軍整裝待發,甲士卒伍列隊,在鼓令聲中登上木筏。
經過最湍急的水域, 船隊將於支流處暫別, 分三路挺進,拿下各自的目標,再於南都城彙合。
由於準備充分, 軍中增加五千人, 木筏的數量仍是綽綽有餘。
甲士和卒伍登船後, 役夫和奴隸推動大車,借鋪設的木板將物資送上木筏。車身蓋有三層蒙布, 布上捆紮繩索, 遇到水浪拍下, 也無需擔心會被淋濕。
一切準備就緒, 鼓聲停止,號角聲響起,聲音隨風擴散,蒼涼悠遠。
長刀出鞘聲接連不斷,冷鋒劃過,綁住木筏的繩子同時被斬斷。
斷裂的繩索落入河中,失去束縛的木筏隨水流搖動,一艘接著一艘,如赤色長龍遊弋水中,牢牢霸占河道中央。
黑影籠罩河麵,水下的魚群倉皇逃竄。
數條兩米長的巨魚躍出水麵,恰好遇到船隊經過。魚尾橫拍,未傷到撐杆的卒伍,反而被一箭射穿。
“大魚出水,吉!”
巫迅速衝上前,一把抓住大魚,不顧魚身扭曲掙紮,雙臂高舉過頭,大聲宣布吉兆。
因他動作太大,木筏出現搖晃,一頭下沉險些側翻。
情況十分危險,木筏上的人卻不在乎,更沒有發怒,全都麵帶喜色,大聲宣揚巫所言,將好消息傳遞下去。
“天不佑南幽!”
專門運送俘虜的木筏上,幾名被抓的南幽氏族聚在一起,聽到前方的歡呼聲,知曉發生何事,不由得深深歎息。
看守他們的不是北安國甲士,而是投靠而來的山蠻。這讓他們倍感屈辱。起初還會大罵抗議,在郢城之戰後,抗議聲集體消失。
暴烈手段使人心驚,坑殺的慘景曆曆在目。
親眼目睹同僚的下場,他們不敢再抱怨,更沒有繼續抗爭。比起被埋在土下,他們至少還活著,實屬潑天之幸。
好死不如賴活著。
活著才有希望。
大軍繼續前行,途中未再遇到異狀。順利來到河流分叉口,三路大軍分開,各自向目標進發。
趙顥蘇醒的消息傳遍全軍,進一步鼓舞士氣。全軍上下陷入喜悅,爆發出驚人的戰意,立誌攻下整個南幽,全力殺敵奪城。
三路大軍都在爭先,甲士卒伍盼得首功,隊伍氣勢磅礴,如排山倒海一般。
南幽軍隊人數占優,戰鬥力卻遠遠不及。
凡兩軍接戰,無論野外排兵布陣還是城池交鋒,北安國大軍都勢如破竹,所向披靡,南幽軍隊則士氣衰弱,節節敗退。
瘴氣屏障失去作用,武器淬毒也不能鎖定勝局,南幽軍隊仿佛忘記該如何打仗。遠遠望見赤色戰旗如同遇見猛虎,恐懼感油然而生,別說搏命廝殺,連正麵對戰的勇氣都難以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