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第一批人離開,其餘各支隊伍也陸續出發。
過程中有飛騎馳出,並有信鴿放飛,專為向郅玄、趙顥以及接收的氏族傳遞消息,讓眾人有所準備。
郅玄接到信鴿,恰好在早朝之前。
看過信上內容,郅玄心中大喜,走進前殿時步履生風,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氏族們感到疑惑,不明白喜從何來。
郅玄沒有賣關子,不待群臣開口詢問,直接道出將有人口填充玄城,數量多達十餘萬。
多少?
十餘萬?!
數字太過震撼,卿大夫們現出驚容,殿內落針可聞。
“人移自庸國。”郅玄進一步解釋。
庸國發生國人-暴-亂,庸侯被逐,大部分氏族出逃。這麼大的事情,西原國氏族自然有所耳聞。庸國人有意投誠公子顥,事情沒有遮掩,在庸國人的有意宣揚下,周邊國家幾乎傳遍。
但和當初的北安國氏族一樣,眾人都認為事情難為,中都城那一關就不好過。
不想趙顥大方接受庸國人投誠,仿佛不擔心人王會有不滿。
消息傳來沒多久,國君竟在朝堂上宣布要接收十萬餘人口,全部來自庸國。
種種消息串聯起來,卿大夫逐漸明白過來,事情背後怕是有自家君上的影子。
“接收庸國人,不占庸土。”郅玄看向群臣,笑道,“十餘萬人抵達玄城,還需諸位協助。”
前一句告訴群臣,庸國不滅,土地尚在,中都城就挑不出毛病。後一句明示會給大家分潤好處,基本上見者有份。
前一句尚罷,後一句直接讓卿大夫們雙眼發亮。
十多萬人,既有國人也有庶人,怎能不令人眼饞。
庸國人擅長種植,手中還有良種,分到自家封地,好處完全能夠預見。隻要能多分一些人,別說兩年不收稅,五年都可以。
有人就有田,有田就有糧。田地規模擴大,糧食豐收就不擔心會沒有稅收,再簡單不過的道理。
庸侯就是不明白這一點,才落得今日下場。
西原國代人王牧守西方,數百年屹立不搖,氏族們不會竭澤而漁,都清楚怎麼做才對家族最為有利。
四個卿交換眼神,看向上首的郅玄,連向來自持的範緒都不免心頭火熱。
英主在位,國之大幸!
國戰之前喜從天降,實為吉兆。此次同東梁國開戰,西原國必勝!
郅地中,羊琦等人奉命前來,查驗過身份,被準許加入軍營。
入營之前,跟隨前來的家臣心存傲慢,自詡幾經殺陣,非新軍可比。結果到軍營數日,目睹新軍訓練並親自參與進去,最傲慢的家臣也學會了閉嘴。
龐大的攻城器械令人震撼,包裹全身的甲胄使人心驚。
普通卒伍竟能著半甲,還配有削鐵如泥的利刃,在任何一個氏族麾下都難以想象,如何不令人大吃一驚。
新軍的訓練方式也別出心裁,令人眼前一亮。
軍陣演練之外,全軍上下竟要負重奔跑。全副武裝的甲士、身著半甲的卒伍乃至軍中夥夫都要參與進去。
羊琦等人的家臣不服氣,嚐試扛起圓木跟著隊伍一起奔跑。路程不到三分之一就接連掉隊,被遠遠甩在後邊。
甲士卒伍也就算了,竟連夥夫都跑不過!
家臣們回到駐地,看到跑完全程繼續投入訓練的新軍,一邊劇烈喘氣一邊心中驚駭,這究竟是怎樣一支軍隊,體力竟然恐怖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