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七章:貿易總是從軍火開始(1 / 3)

趨吉避凶是人的天性,對於國家來說表現得可能要更加明顯一些。

皮山人是在卑陸人過來的第二天上午抵達,他們來了一千七百的騎兵。

焉耆人也是在卑陸人的第二天到來,來的是一千騎兵。

與之卑陸相比,皮山和焉耆的部隊在服裝上並沒有統一,兩國的軍隊看上去花花綠綠,給人一種烏合之眾的感覺。

“看上去挺窮,其實還是比較富有的。”餘樊君評價道:“西域這個旮旯地方不缺戰馬,他們的戰馬看著品種也都還不錯。”

事實,華夏其實是一種多山地形,隻有有限的幾個地方是一馬平川的平原,可是那些平原大部分是在長久的曆史裏被開墾成為產糧區,養馬什麼的不能和保證肚皮爭奪土地。

華夏族群確實是有一種天性,那就是遇上什麼好的土地,第一個冒出來的想法就是“這塊地能不能耕種?”,哪怕是不能耕種的土地也會想方設法進行改造。

也許是因為重視產糧地的天性才使得華夏族群擁有足夠的糧食來保證生存,然後又因為糧食的足夠才能安心地繁衍後代,使得華夏族群在地球長久的曆史中一直占據著總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長達數千年?

西域的產糧地很少……或許應該更加正確的來描述,那就是西域的產糧地少到幾乎能夠忽略不計,與之形成對比的是西域的牧場非常多,因此西域根本就不是一個缺少馬匹的地方。

“說是什麼波斯、印度、草原交彙處,文化互相衝擊,人與人、馬和馬一直在進行血統融合。”韓信沒想到還知道這些?他不斷點著頭:“所以混血的生物非常多,其中就包括馬,隻是宛國馬和烏孫馬相對比較上品,烏孫馬次之。”

恰恰是因為多民族交彙,給西域帶來了不同的文化的同時,也給西域人帶來了紛雜的思想衝擊,更因為是民族太多了衝突也就會多,甚至是因為民族與民族之間需要交流和貿易,滋生出了更多的碰撞,導致的現象是西域的情況複雜到一種難以想象的地步。

“那些家夥看著不像是軍人,比較像是馬賊之類的。”劉邦的眼睛一直都很毒,他咧了一下嘴:“我聽說西域的國家武裝客串強盜是很平常的事情。”

餘樊君翻了一個白眼,心裏想著:“他們至少在搶劫的時候還懂得掩飾自己不是國家武裝,咱們是光明正大穿著製服直接開搶,壓根就不是一個檔次。”

劉邦從餘樊君的表情裏發現了什麼,說道:“咱們比他們強大,強者擁有一切美好事物的優先權,這個也是西域人認可的。”

不但是西域人認可強者為尊的理念,事實上無論是誰都認可這一個道理,不過在華夏那邊沒有這麼直白,甚至是被約束。

華夏用來進行約束強者自律有兩個方麵,一個是道德一個是律法,道德無法解決的事情通常是用律法的附屬品……也就是武力在進行解決。也正是有這個前提,並且一直都被執行得不錯,華夏才能保持穩定,不是強者肆意地胡作非為。

“所以咱們是文明人。”劉邦理所當然地補充了一句:“至少對待咱們自己人很文明。”

次序沒有崩壞之前,任何國家對待自己人都會保持哪怕是虛假的文明,這是一種常識。不過可以非常驕傲地說,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所有國家中,真的是隻有帝國是真正地在踏上依法治國的道路,許許多多的國家連一套相對完善的法律都沒有。

“律己是建立在犯法的代價太大。”餘樊君指向那些亂七八糟的異族人,說道:“他們不像我們,我們已經知道什麼是民族和國家,他們沒有類似的概念,也沒有一位偉大的皇帝來帶領他們。”

看似拍馬屁,但並不全然。事實上要是呂哲沒有出現,華夏還需要到近現代才從洋人那裏獲知國家的概念,此前都是以朝廷來作為認知。呂哲給予公元前二百多年的人們帶來的不止是“提前”的安定,還帶來了民族與國家的概念,至於擴張什麼的更像是一種必然會產生的附帶效應。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