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章:誰他X那麼缺德!(2 / 3)

任何一個閉關鎖國的國家都是脆弱無比的國家,他們用牢籠將自己關起來,使之長久地無法與外界接軌。人是一種需要交流的動物,國家也不能沒有任何的交流,那將會無法保證可以跟緊時代的步伐,甚至會使國家變得孤立和被針對,更加現實的是任何一個國家都比較難以做到自產自足,失去了與外界的交流和必要貿易往來,不但是思想上要全麵落後,甚至也注定了國家長久的困苦。

“我們之所以想要與中亞那些國家存在交流,不是為了給他們帶去什麼。”蒙恬其實可以將話說得好聽一些,但對自己人真沒有必要遮掩。他說:“我們是想要從他們那裏獲得什麼,然後再給予他們我們想給的影響。”

劉邦是出於一種忐忑心理重新找的蒙恬,兩人已經單獨交流了有一小會。

在忐忑什麼?劉邦是在忐忑不知道需要在西域待多久,也是在憂慮冒頓不被解決的話,哪怕是使節團能夠繼續向西,估計到時候也會異常難受。

劉邦所帶領的隊伍是華夏曆史上第一個會長途跋涉數萬裏的使節團,不是那種之前同一族群下的邦交交流,亦不是那種最多走上不足一萬裏的異邦交流,是史無前例地會走上數萬裏去與一些遙遠強國交流的使節團。

正常情況下,不同族群的交流總是會有一種現象,那既是一手握著友誼、一手握著兵器。友誼隻會在發現誰也奈何不了誰的時候才會存在,一旦雙方的實力不對等,伸出的必然是握著兵器那隻手。

華夏大地上的族群與異族之間的交流此前都是怎麼樣的方式呢?回顧一下不知道多少年前的那個黃河源頭小部落,然後再想想近期比較近的周王朝(春秋戰國)時期,不難發現華夏族群與異族交流的時候通常都是戰爭、戰爭、戰爭……一次又一次的戰爭,然後又一次次地獲得勝利,哪怕是戰敗也不是到了一敗不起的亡國滅種慘況。

敗了咋辦?華夏族群不是沒有對外戰爭失敗的時候,通常敗了一次,龜縮回去修養,不一定是要修養多久,等待合適了又再一次撲上去,反反複複儼然就是一副不死不休的架勢。隻要自己不是先心虛,正常情況下總是能將對方耗死,一旦出現心虛不采取主動進攻的“死纏爛打”,是選擇全麵被動的防禦,就該是被對方“死纏爛打”拖得國力虛弱,其實哪怕是虛弱的時候也沒什麼,虛弱再加上內亂或是一些人自行作死,那沒得說,反正是完了。

“我們的祖先從黃河源頭的小部落發展到現在,是一次次建立在對外的侵略之上。”蒙恬非常認真地對劉邦說:“所以族群與族群不存在友誼,國家與國家之間也不應當存在和平,友誼與和平是因為打不過。”

劉邦其實是有些暈懵的狀態,他是來說正事的,可是蒙恬一直在說那些他聽不是太懂的理念。

蒙恬自然是看出劉邦懵圈的狀態,但他依然樂此不疲地講述那些理念。

“那個什麼……”劉邦有那麼點受不了:“咱們不是在討論怎麼解決冒頓的事情嗎?”

“冒頓啊?取決的是烏孫什麼時候安定,是帝國想要烏孫安定到什麼程度,然後是本土到這邊的運輸線什麼時候可以支撐起一場針對宛國的滅國大戰。”蒙恬臉上掛著微笑,說道:“咱們還是繼續來討論怎麼向中亞那些國家輸出我們的價值觀吧?”

劉邦臉頰一抽一抽地說:“想要讓他們認同我們的價值觀,不是要先打服他們,使得他們知道或者認可我們的強大,然後才能進行嗎?”

“正確!”蒙恬看上去笑得更開心了:“想要打服他們取決的是什麼呢?”

劉邦哪怕是再怎麼遲鈍都該恍然了,征西兵團不是不想打,身為武人的將較,他們的功名利祿就是建立在戰爭之上,怎麼可能會不想作戰?他抓住了一個關鍵點,那就是帝國本土到西域的補給線似乎是出了什麼問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