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四章:雙頭並進(1 / 3)

“北國風光,千裏冰封,萬裏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結冰的黃河邊上旌旗獵獵,一個又一個士兵組成的軍陣立在原地,某處地勢較高的山包之上,那裏有甲士圍成了一圈,遠遠看去能夠看到幾處被立起來的帳篷。

呂哲正站在山包之上遙望結冰的黃河,目光看向了更遠的所在,那裏是相對平坦的草原,一大片的綠色仿佛是會延伸到大地的盡頭。不過吧,實際上他知道平地沒有遠到大地盡頭,非常遙遠的地方一片的朦朧,那裏有一座陰山山脈。

皇帝行轅已經到了河套,前一段時間剛剛路過九原地,現在是抵達新設不久的雲中郡。

不管是九原郡還是雲中郡,於現代都是屬於內蒙古自治區,不過呂哲沒穿越之前沒有到過內蒙,哪怕是到過那麼久的時間過去了也記不得那麼多的地名。

出巡隊伍目前停駐的地方在現代應該是呼~和~浩~特往西南約百裏左右的位置,該地處於黃河南岸,離秦國新建的長城段不足十五裏。

秦國新建長城段,用意是將秦國長城段與趙國長城段相連起來。現在這個年頭的長城段可不是磚石構建,其實是一種夯土的模式。現代磚石材料的長城是在有明一代大力建設,到了“我大清”時期又修繕,因此現代的人們去長城旅遊看到的是屬於明清時期的產物,並非是戰國或是秦一統時期的建築物。

帝國統一了華夏,又向外進行擴張,不但光複了失去的河套地區,軍隊也占領了草原很廣闊的地區。因為疆域不斷向北擴張,長城作為防禦設施的作用無限降低,帝國並沒有再花費人力物力修建什麼長城,因為根本就沒有必要。

沒有繼續修建長城,戰國或是秦一統時期的各處長城段實際上也有人建議拆除掉,他們的說法是既然疆域向外拓展,沒有必要留下阻礙交通的長城。

“一直向上飛,飛到太空處,可以從太空看到長城嗎?”

“啊?陛下您說什麼?”

“算了。”

似乎、曾經、也許……有那麼一些事情鬧出不少笑話來著?說是從外空軌道空間站能夠用肉眼看到地球上的長城,且看去仿佛是一條盤在地上的巨龍。這樣說當然是為了提升民族士氣,可是事實證明從空間站根本就看不到長城,一些洋鬼子先是在社交論壇上嘲笑,後麵一些國家的官方機構也明明白白糾正錯誤說法,巴掌是“劈裏啪啦”在一些人的臉上甩,後麵某部門再也不提能從空間站看到長城了。

“高空數千裏肯定是能看到,但是看著也就是一條模糊的影子,哪來什麼巨龍的說法。”呂哲心裏想著:“再則,龍也不是自古以來的圖騰,至少夏、商、周、春秋戰國……春秋吳國的國家圖騰倒是龍,可是隨後的漢到明,龍都不是炎黃苗裔的圖騰,一直是到了‘我大清’的時候龍才成為國家圖騰,那還是‘我大清’進行洋務運動的時候看到其它國家都有國旗,才將龍的圖騰作為‘我大清’的國旗。”

天大的事實嘛!炎黃苗裔的圖騰在曆史變遷之中有許多,鳥類的圖騰最多,龍的形象雖然早就出現,可事實是作為一種凶惡的幻想物,用以辟邪驅煞,但在“我大清”之前絕不是作為民族圖騰。

從山包的位置向東南側看,他們是能夠看到長城段,不過看過去也比較模糊。

按照一些人的說法,作為防禦北方遊牧民族入侵設施的長城,它在帝國不斷向外開拓之後確實是失去了作為防禦設施的作用,某些方麵來講甚至成了建設交通的阻礙。

帝國對交通建設十分重視,因為目前工業機械幾乎是空白階段,道路建設其實是完全依賴於人力。執政府在規劃道路的時候,對於地勢的選擇自然是選較為容易建設地段,結果是長城的存在成了建設交通的阻礙。

呂哲對於拆除某些長城段其實是比較矛盾的態度,一來嘛,他是來自於後世,後世將長城已經視為某些精神象征,內心裏對於拆除掉精神象征的長城是遲疑心態;二來嘛,長城建設起來很不容易,想要拆除起來也並不是那麼簡單;第三嘛,帝國看著是一副強盛姿態,對草原的擴張十分順利,可是風險也並不是沒有,要是草原擴張出現意外,到時候遊牧民族反撲各個長城段至少能抵擋一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