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二章:不全是吹牛(1 / 3)

劉邦說得不假,到目前為止怎麼與烏孫相處確實是還存在一定的爭論,武將集團的態度比較統一,無非就是利用完烏孫之後進行吞並,至於是和平吞並還是武力滅國,那是最後的事情;文官集團的態度則是有點亂了,大體上是讚成吞並烏孫,但是在武力滅國與和平演變上則是有不同的看法。

也是帝國成功和平吞並了幾個戰國給出了例子,文官集團之所以是文官集團,那是因為他們沒有掌握龐大的武力機構,所有的功勞幾乎都是來自於文治。

帝國極重軍功,武將集團因為直接參與征戰能夠大把大把的撈取功勞,結果是帝國八百多名貴族中軍方占了十分之八,隻有極少數的文官因為做了一些有益於征戰的事情,如保證後勤補給,建策成功,安置戰俘,等等一些事情撈了一些湯水。

如果依靠文官的操作能讓烏孫和平被兼並到帝國,那該是何等的功勞?支撐一名文官封侯絕對有可能,一些輔助的參與者怎麼也能得到男爵、子爵的貴族爵位。那該是多麼龐大的功勳基礎啊!文官集團怎麼可能不試圖操作一下?

現實情況似乎也讓文官集團有操作空間,帝國的心腹大患是在草原,雖然有計劃征服西域,可是也在解決草原之後才會幹。按照預計,帝國完全征服草原至少也是需要十年的時間,那麼長的緩衝時間之下,文官集團還真就不信不能幹出一件大事出來。

事實上,帝國目前也需要烏孫在側翼威脅草原,或許還需要一個對帝國友好的烏孫來保證征服西域之前有一個前進基地,那麼怎麼來使烏孫對帝國感到友好,文官集團認為其中沒武將集團什麼事,應該由文官來進行處理才對。

龐大的使節團之中有著一支鴻儒館的隊伍,他們來到烏孫領地之後就在進行相關的操作,第一步就是讓烏孫的顯貴們了解帝國,然後針對那些達官顯貴來宣揚帝國的文化,初步讓烏孫的貴族階層喜歡上帝國的方方麵麵,潛移默化地讓烏孫的各個階層向帝國靠攏。

難兜靡能念上幾首詩,其中就有“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兩首,雖然他在念的時候是在暗示劉邦對帳中的女人可以任意采摘,可也說明來到烏孫領地的文官真的有幹出那麼一點點的成績。

“烏孫離帝國遠啊,要走過草地、戈壁、沙漠,我們從南陵出發的時候還秋高氣爽,出了帝國的邊境之後是鵝毛大雪,足足用了將近五個月的時間。”劉邦說了一句完全的廢話,烏孫有派使節團前往南陵,還不知道路途遙遠啊?

恰恰就是烏孫離帝國有那麼點距離,也因為清楚帝國的重心是在草原,勃西靡才會毫不猶豫地想抱上帝國皇帝的大腿。要是烏孫就在帝國邊上,勃西靡就該憂慮烏孫會不會成為帝國的下一個征戰目標了。

目前的情況是,烏孫得到帝國的各方麵支持還能勉力支撐下去,從帝國八萬騎兵來到烏孫,烏孫南部的冒頓立刻消停就能證實這一點,不但是冒頓停止繼續侵擾烏孫南部,北邊的呼揭和丁零也不敢再輕易進兵,東北麵的匈奴則是先期留下五萬人後麵撤了個幹幹淨淨。這些事情足以說明太多的問題了,帝國在各方的眼中不止是一個龐然大物,還是一個武力強盛的國家,誰麵對這麼一個國家都會產生忌憚或是心生恐懼。

帝國是一個攻擊性非常強的國家無疑,勃西靡想要抱帝國皇帝的大腿,有想要讓烏孫渡過目前難關的需要,長遠上的考慮也是希望能與帝國處理好關係免得成為攻擊目標。

遊牧族群看重的是血緣上的關係,王庭大部分是依靠血緣關係來維持統治,也就是各個與王族有血緣關係的部落首領支持王庭,非血緣關係的部落也是依靠聯姻來籠絡,思維上講的就是自家人才會真正地幫助和支持自家人,那麼想要與帝國皇帝成為姻親關係也就顯得理所當然。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