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五章:鹹陽宮城(2 / 3)

鴻台高四十丈,始建於始皇帝二十七年,長度單位換算下來大約是九十米高度,等於是現代樓層的將近三十層樓高。不算天然的山地,鴻台是鹹陽最為高聳的建築,處於鴻台頂端可以縱覽鹹陽,將鹹陽大部分地方盡收眼底。

此時此刻的呂哲就與一眾臣工站在鴻台頂端,他們一邊談話一邊瞭望鹹陽,看一地的房舍,看走動的小黑點人影,看漸漸多起來的炊煙。若是視力足夠好,甚至能從鴻台看到結了冰的渭水。

來到鹹陽時,不用刻意地調查,行走在路上時就能發現城內行人不多,哪怕是有也是老弱居多,顯得蕭條極了。

關中大抵是一種蕭條的現狀,這與缺乏勞力當然是有關聯,這種現象有呂哲的責任,畢竟有不少秦軍可是南下,或者是駐紮防禦呂哲。不過,下令征召青壯的統治者可不是呂哲,他在後麵甚至釋放了大批關中戶籍的戰俘。

缺乏青壯就會少了一種生氣,唯一給呂哲一些安慰的是,關中的秦人對於呂哲是一種歡迎和熱烈的態度,與呂哲出身隴西郡是秦人有關,更多的是因為呂哲製定的國策。

事實上一路巡視下來,每到一處呂哲都是獲得愛戴,且不管愛戴是不是出自真心,但總歸是一種好現象嘛。

恢複生產,呂哲一直都很重視這個,隻是比較傾向於建設南方,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在建設南疆的產糧地,但也不能說是忽視其它區域吧。

張良一直都在勸說呂哲關注中原各地的民間生產力,哪怕是知曉國策製定的用意,依然是在勸說加大對中原各地的投入。

“欲速則不達,事情有先後。”娩杓搓著有點凍僵的手,含笑說道:“對於各地來說最重要的是撫平戰爭創傷。南邊能夠從密林抓捕到足夠的奴隸,優先建設帝國急需的糧倉是重中之重。”

呂哲在點頭,很多在場的人都是點頭。

“將南疆建設起來,也是為了吸引移民。”共尉掃了一下肩旁上的落雪,對著雙手的手掌哈了一口熱氣,說道:“南邊的氣候適合兩季稻,更南的疆域甚至能夠一年三熟,這是中原、關中、遼東等地的地理位置沒辦法做到的。”

張良張了張嘴,最後隻能是呐呐無言。

南疆的氣候在產量上確實是得天獨厚,特別是在呂哲的引導下試種兩季稻的成功讓區域性氣候變得更加凸顯,那是中原、關中、遼東等地所不能比擬的。

不排除日後兩季稻能夠在中原等地培育成功,可現實的情況是南方更適合作為產糧地,這種趨勢會隨著一年三熟的稻種被培育出來顯得更為明顯。

其實華夏大地基本是種麥,稻目前還是在南方盛行,因為各地飲食習慣的關係,稻米也不是人人都能吃得習慣。戰亂的時候有口吃的就不錯了,口味什麼的成了次要,因為南方產糧豐足的關係,帝國利用水運不斷從南方向各地運輸稻米,結果就是本來隻在南方盛行的稻米也逐漸被各地接受。

呂哲每到一地都會派人了解當地的情況,在鹹陽依然沒有例外。

出去的人回來彙報,信息有點繁瑣,大多是隨機了解一些家庭的情況,過得怎麼樣等等。

番賢作為郡守聽完立刻說:“狀況基本都還是不錯的。”

以鹹陽的情況來看,隨機選中的家庭都能吃得上飯,更為詳細的信息是,隻要有家人在軍中服役,並且服役的士兵有寄回軍餉,家庭基本是能靠被寄回的軍餉有個兩餐用度。

“個別人家的狀況好一些,這些家庭基本是有家人在草原參戰。”共尉湊趣道:“軍方在草原不斷取得勝利,軍中大有繳獲,日子要好上一些。”

了解了基本的生活情況,不算多好也不是太壞,這已經是帝國大力恢複戰亂帶來的創傷。若是沒有相關的政策,沒有帝國不斷從南方運糧到各地,出現饑荒是必然的事情。另外,大規模的建設向民間投錢,也是讓民間有錢可以購糧,當然不能離開這一部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