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三章:出巡(2 / 3)

禁軍騎兵開道,走的是國道的正中間。中間的道路有一個專門的名字,那叫“天子道”,不過也並不是隻有統治者才能行走,各地官府或是驛站要向中樞傳遞公函或是什麼信息,信使也是走那條道路,算得上是一條行政專用通道。

南陵的市民看見龐大的排場好奇相問,問來問去也沒有得到一個答案,直至是看到王室的眾多行轅和文武官員的車駕才瞧出一點端倪。

“陛下要出巡啊?”

“看樣子應該是的。”

“這是要出巡哪一地?”

“我怎麼可能知道。”

說句實在話,這年頭的人們對統治者出巡真的沒有感覺什麼好奇怪的。前有夏、商、周的曆代天子幾年一度的出巡,後有始皇帝幾乎每年一次的出巡,統治者不好好待在宮城到處亂跑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

恰恰是統治者出巡的現象太普遍了,文武官員才沒有說什麼“天子萬金之軀,不可輕動”之類的話來阻止。從某些方麵來說,官員甚至比較鼓勵天子出巡,他們認為隻有讓統治者親眼看看自己的國家,才能更加了解國情,有利於官員執行一些行政方略。

官員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不樂意統治者走出深宮的?無法考究了。但是觀看一些史書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時常走出深宮的皇帝,要麼是開國之君,要麼是非統治者的直係血脈……例如皇帝沒有子嗣,從宗室旁支過續一名男子而來的繼承人。除開這兩種皇帝之外,超過九成的統治者幾乎是一輩子待在宮城那個旮旯地方,對於他們來說,他們是國家的統治者,可是踏及的地方比一個平頭老百姓都不如。

什麼體驗民間疾苦,又是親眼看看治理的國家,統治者真正到過的地方其實並不會太多,不過對於地方官員來說是一種麻煩。

什麼麻煩?例如統治者說要過來,是不是要建造行宮,是不是要裝點一些門麵?另外,像是始皇帝出巡期間的用度,糧草就是每到一地進行補充,也不是沒有被罵勞民傷財什麼的。

那麼話又說回來了,真的是不希望勞民傷財才不樂意統治者出巡嗎?其實不是的。是地方官怕自己的一些作為被查出來,他們當然會害怕皇帝巡視到自己的地頭。

五萬禁軍中的少部分已經作為前軍先行開道,大部分是在城外列隊等候,跟隨從宮城出發的甲士並不算多。

鮮衣怒馬的禁軍或是騎馬或是步行,道路兩旁也有城衛軍在維持次序,呂哲透過車窗向外看去,看見的是密密麻麻的人群。

要是在明或清的時代,皇帝車駕過處應該是一大片跪倒在地的人,任何人敢於抬頭看一眼天子的車駕都是大不敬的殺頭大罪,可是現在並不是那麼回事,或者應該說一直到有明一代之前都不是這樣。

朱元璋崛起於微末,那個時代正是華夏文化被草原馬蹄踐踏得破碎的年代,一些風俗和禮儀隨著屠殺消失不見,朱元璋製定的一些製度中,很多都是依靠自己的理解來進行定義。

“我做了皇帝,一定要吃黃金做的饃饃!”——從這一句話能看出很多東西,每個人都有對皇權的理解,朱元璋對皇權的理解就是不可冒犯,他也真的是那麼做了。

真正的情況是什麼?是一直到兩宋時期,人們的膝蓋一直都很金貴,有那麼一句話叫“跪天跪地跪父母”,膝蓋骨跪地隻會出現在一些必要的場合,如祭祀上麵,並不是說碰見官員就必須進行跪拜。

南陵的市民就沒有一個是跪在地上,他們也就是對著皇帝的車駕做出一個揖禮的姿勢,眼睛該是盯著就是盯著,沒人會去因為誰多看一眼皇帝的車駕就認為是大不敬應該殺頭。

因為是從北門出城,南陵的市民基本是猜不到出巡的隊伍要前往何處,一些富家子弟甚至是商量了一下,然後決定遠遠地跟著出巡隊伍。

私自跟著皇帝出巡隊伍算不算是攤上大事?這就要看統治階層的心態了,特殊時期會有特殊的處理方式,現在嘛……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