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八章:有此殊榮(1 / 3)

徐誌招呼韓信一塊出了中軍大帳,一出來就笑著問:“看到了吧?”

“看到了。”韓信知道徐誌說的是什麼,隻是略略有些疑惑:“他們已經能夠上戰場了嗎?”

“訓練周期三個月,三個月火器部隊就應該能夠作戰,這一次帶過來是校檢訓練成果,這是陛下的意思。”徐誌本來不用特意解釋,但他還是解釋:“許多將校都在看著,想看看火器兵是不是真的能夠在三個月之內成軍。如果三個月的訓練周期無法讓火器兵成軍……”

火器兵的出現在一些高級將領那裏不是什麼秘密,他們其實也對火器兵不抱太大的好感,一切隻因為建設一支火器兵遠要比建設一支普通的部隊耗資多得多。另外,火器兵還沒有經過實戰檢驗,無論火器兵在演習中表現再怎麼突出,仍然是有人認為那不過是一支看上去作戰動靜很大,表演性質多過於實戰用處的部隊。

“他們排斥的不是火炮,任何一個見識過火炮發射的軍人,沒有人會排斥火炮。”徐誌臉上的笑容有點玩味,嘴角勾了勾,笑說:“他們排斥的是燧發槍兵,認為隻是一些排隊輪流放一團團煙霧的……雜兵?”

韓信呐呐地問:“為什麼?”

“燧發槍無法打穿重甲。”徐誌說的是好幾次的演習,他簡略挑一些說:“幾次演習,燧發槍的對手將持盾重步兵安排在前,利用持盾重步兵的強悍防禦力緩緩靠近,等待推進到一定距離,輕兵掩殺而上,燧發槍兵一旦發生近戰就會難以招架。”

的的確確是的,燧發槍的威力並不像是現代槍械,哪怕是現代步槍發射的子彈都不好打穿鋼板,帝國重步兵身上的甲胄就是鐵甲,甲胄部分要害位置是鋼片,他們的盾牌是鐵盾,金屬彈丸尚且很難擊穿,燧發槍發射出去的鉛彈就更難穿透了。

“演習的時候,沒有搭配騎兵嗎?”韓信問了一個關鍵。

“毫無意外,燧發槍兵搭配騎兵的時候勝得比較艱難,沒有搭配騎兵隻是勝了二場,是慘勝。”徐誌臉上有著一種驕傲,那是騎兵出身的將領,對騎兵為戰場之王的一種驕傲。他看著韓信,說道:“每一個新兵種的出現總是會受到排斥,就好像騎兵剛剛出現的時候,很多傳統步兵將領不信任騎兵的戰鬥力。我說的,你明白嗎?”

韓信完全明白,那是一些保守派的保守思想在作祟,他們不了解燧發槍兵,多次的演習中燧發槍兵也發揮得不盡人意,然後就產生了排斥心理。那種排斥心理大概就是覺得,既然現有兵種並不落後,為什麼還要研究出燧發槍兵這種極度耗錢和極度依賴後勤的兵種。

“陛下想用事實來告訴那些思想陳舊的將校,但是他不能直接出麵。一旦由陛下出麵指揮,我們都知道沒人敢在任何場合與之交鋒。”徐誌相當認真地看著韓信,語氣也相對嚴肅地說道:“太尉向陛下建議,這一次除了八萬騎兵會與你們隨行之外,應該再加上一校火器部隊。”

現任的太尉已經不是蒯通,是本來南征軍團的最高指揮官駱搖,蒯通卸任太尉的職位後被調到倭列島當總督去了。

駱搖是帝國七大侯爵之一的三等侯爵,他一直指揮南征軍團在西南作戰,為帝國開拓了無比遼闊的疆土,軍功評定下來作為一名三等侯爵沒人有任何的意見。

太尉在帝國是武官第一人,但得說一句實話,太尉在帝國並沒有太多的實權,與身為一支軍團的中郎將軍團長相比隻是身份變得殊榮、地位變高,但是太尉更像是後世的總參謀長,沒有直接指揮一支軍隊的實權。

“一校五千人?是三千五百燧發槍兵和一千五百炮兵?火器部隊的建製,依然是三千五百燧發槍兵搭配五十門不同口徑的火炮?”

“一百零四毫米炮三十門,一百一十五毫米火炮二十門,全部都是步兵炮。”

其實就是九磅炮和十二磅炮,一門九磅炮需要六人操作,一門十二磅炮需要十人操作,除開操作火炮的三百八十名炮兵,另外的一千一百二十個人則是後勤性質。這一千一百二十人不但要運輸火炮的彈丸,還要負責運輸火藥和燧發槍兵的步槍彈丸。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