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四章:極度的渴望(1 / 3)

這一天,南陵再次萬人空巷,原因是拖了有些天的凱旋儀式和獻俘儀式將會在西麵的白虎門進行。

從西北疆帶著俘虜回來的軍隊,他們會經由白虎門進入南陵城,帝國的統治者和文武官員將會在白虎門的城樓之上檢閱出征歸來的將士,觀看諸多被俘的異族王者或是部落首領。

在帝國過去的曆史中,盛大的獻俘儀式從未舉行過,那是因為兩個原因。其一是,呂哲剛剛崛起的時候主要對手是百越諸族,但是百越諸族一直不受華夏族群所重視;其二嘛,哪怕是重視當時的呂哲也沒有閑工夫搞什麼盛大的獻俘儀式,有那麼多時間還不如全力發展軍備等待應對更大的威脅。

現在的情況不同了,帝國整體形勢趨於穩定,內部該掃除的敵人基本已經清掃,威脅是在遙遠的北方草原,胡人們目前不敢侵犯帝國邊境,帝國卻是即將出兵遠征,也是該振奮一下軍心士氣,那麼舉辦一場盛大的獻俘儀式也就成了必要。

“明明已經提早回到南陵了,偏偏還要重新出去,裝作一副風塵仆仆的模樣,再裝模作樣率軍回來,嘖嘖!”季布一臉的吃味,他說的人是司馬欣等等草原派遣軍和征西軍團的將領,說話的對象是共尉,撇著嘴:“就說那個蒙恬,也不知道王上是怎麼想的,竟然也對他那麼重視。”

麵對季布吃味或者說略略嫉妒的語氣,共尉是微笑不語。

前些天司馬欣、蒙恬、何懌、徐誌……等等很多將校還在議政殿參加大朝會,昨天卻是出城回到所在建製的部隊,那是出於呂哲的授意。

該有的榮耀和身份地位作為君王確實是該公正的給予,榮譽和財富雙重的優厚之下,呂哲的風評一直極佳。正是他建立起來的公正形象,讓和平兼並一些列國成為可能,讓人相信哪怕是不戰而降的兼並也可以獲得談判時確認下來的待遇,也是因為處事公正的態度避免掉許多的華夏內戰。

先有司馬欣和一些秦地出身的將領先後獲得高位,秦國被兼並之後蒙恬、徐岩、章邯等等一些人也有被重用的趨勢,其實呂哲的行為已經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不過不管關注還是什麼,其實也就那個樣子。

有一些事情無法公開講明,秦地好些個將領,不管他們是單獨投奔或是率軍歸附,與呂哲出身秦地有絕大的關聯。

要是按照官方的籍貫,呂哲在記錄上是出身秦地隴西郡西縣治下,算得上是秦人出身。那麼,在公開公正的製度下培養出一批秦地出身的人,任何人看來都屬於理所當然的現象。

呂哲從夷陵崛起的那一階段,賴於起家的是將近二萬的秦卒,他正是依靠這一批秦卒才能夠打下整個南郡,當時的很多的秦人軍官目前也處於高位。

司馬欣率軍南下攻呂,雙方交戰各有勝負,後麵司馬欣所部軍中發生疫病,迫不得已歸降了呂哲。他們在歸降呂哲之後也被納入軍方集團,於後麵征戰百越和楚國中出了不少力。

秦國一直有一支強大的軍團位處三川郡,然而三川郡離呂哲所在的南郡也就是不足兩百裏的地圖平麵距離。當時要是徐岩所部的中原軍團鐵了心要南下剿滅呂哲,手中隻有二十來萬兵力的呂哲哪怕是最終能夠戰勝徐岩所率的中原軍團,元氣大傷之下還要直麵被為項氏一族控製的楚國,會發生什麼事情真的相當難說。

當時的情況一方麵是秦國主要心力是在中原,誰又能說也是徐岩不想南下攻呂呢?後麵又發生徐岩經過協商率軍歸附到呂哲麾下的事件,雖說是因為當時的中原軍團後勤輜重被呂哲所控製,可是也讓呂哲去掉了西北邊最大的威脅,才能夠全力應對中原之戰,讓光複中原的戰事能夠在無後顧之憂的前提下進行,中原之戰也才能打得那麼順利。

“太尉要更換人選了,”共尉目光看向下方,下麵的道路兩旁全是人:“現任太尉會被調往倭列島那邊擔當第一任總督。”

季布接話說道:“那又是什麼秘密啊?驃騎將軍還會調離草原派遣軍,調往遼東那邊坐鎮呢。”

相關的議題在前幾天的大小朝會中已經有決議,有資格參與朝會的人誰又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