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一章:憧憬與事故(1 / 3)

司馬欣是在昨天下午回到南陵,與之一同回來的是草原派遣軍的一些武將,他們回來之後與其他從外地歸回的人一樣,第一時間就前往宮城請見呂哲。

從外地回來第一時間去見呂哲已經成為一種規則,無非就是第一時間“麵聖請安”之類的用意,大多是在表現恭順。他們見麵中途會彙報一下自己在外麵的經曆,侃一下所見所聞,聊聊一些稀奇新鮮的東西。

呂哲十分歡迎有人和自己談遠方的所見所聞,那與史書上記載文字枯燥不同,無法親眼看到用耳朵聽人講,描述的事物會比較清晰,另外遇到好奇的東西也能及時的問問。

其實華夏的曆史關於“天下”之外的東西很少有進行記載,哪怕是有也僅是三言兩句的模糊提起,一些寫的比較清楚的則描述手法稀奇古怪,讓人看了就像是在看《山海經》之類的神怪小說。

華夏的曆史更加專注於內部,記錄大小曆史事件,針對少數的一些文武人物進行記載,其餘就更加傾向於關注皇室家庭,以至於華夏的所有曆史就像是皇室起居錄。

最為納悶的是什麼?華夏曆史很多時候是勝利者才有資格書寫曆史,且還有“為尊者諱”和“為賢者隱”的習慣,極少會記錄當權者幹過的某些事情,因此曆史的記載上麵很多東西都經過修改,更有不少是建立在一個大背景下的塗鴉。什麼意思?就是設立一個框架,然後選擇一些人物,像是寫架空曆史小說那樣寫故事。

“王上已經在讓人整合記錄,將之前的曆史記載進行總彙,為了這個還讓共將軍從鹹陽那邊拉了數百車竹簡回來。”徐岩像是談稀奇那般的說著,臉上的表情略略的複雜:“主要是針對春秋戰國時期的曆史進行整理,一直是到始皇帝二十八年,也就是天下大亂之前的那段曆史。”

車駕在穩健地前行,車中坐著徐岩和徐陽,至於徐岩的嫡長子徐彙則是騎著一匹高頭大馬跟隨在車馬旁邊。

徐陽是徐氏一族的族人,不算是徐岩的主家這一支,算是徐氏的一個旁支。他很清楚自己被族長徐岩看重是因為什麼,也清楚自己為什麼會有資格與徐岩同乘一車。

呂哲是下過命令,針對上古先秦之前的曆史記載進行總彙,那是要盡可能實際地將曆史上所發生的一些事情傳承於子孫後代。本來他還想要讓人編一本《秦皇紀》,也就是針對始皇帝嬴政的一生寫一本記錄,後麵卻是沒有了音信。

說來也是,再怎麼說呂哲也是天下大亂的受益者,要是沒有天下大亂就不會有現在的成就,那麼書寫《秦皇紀》該是要怎麼寫?

將始皇帝寫得壞一些嘛,那不如不寫。要是將始皇帝寫好一些,那豈不是從某些方麵讓舊有列國成為壞人?呂哲再怎麼都是讓秦帝國消失的主要人物之一。呂哲詳細思考後決定不詆毀,是以屬實的方式進行記錄,但是畢竟現在帝國初立,有些事情還是能避免就避免。

針對曆史記載的重新撰寫,一直是要到漢國建立前的幾年,那麼現在還健在的很多人都會被寫進去,徐岩來到南陵初期,有參與進行曆史記錄的文官來到家中,來人是向徐岩求證一些關於曾經秦國的事情,搞得他是即鬱悶又尷尬,還以為是要發生什麼事。

後麵倒是證實沒有要發生什麼毀家滅族的事情,但是尷尬真的是避免不了,徐岩也開始擔憂曆史對自己的評價,畢竟他之前再怎麼也擔任著秦帝國的高赫顯官,少不了要在曆史上成為秦帝國覆滅時無所作為的人之一,更是在後麵率軍投了呂哲,怎麼會不覺得尷尬?

“侄兒探過風聲了,王上並沒有任何針對。”徐陽還真就親口問過呂哲,聊天的時候不會那麼直白就是了,是用旁敲側擊的方式來。他看到自己的叔父眉頭挑了挑,繼續往下說:“曾經的記錄被焚燒掉許多,很多記載的文錄有了空缺。負責撰寫的那些人在到處找人求證,他們來了叔父這裏,像是秦王、趙王、魏王、韓侯、楚侯……,蒙恬將軍、王綰大夫、隗林尚書……,陳餘、張耳、臧荼、韓廣……,等等好些人都有人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