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巴特克裏亞服軟還是因為什麼,帕提亞入侵巴克特裏亞攻占了三個省之後又回身去對付塞琉古,帕提亞與巴克特裏亞似乎又恢複了之前的友好,然後帕提亞一直向西,巴克特裏亞則是一直向東南,開始了各自的高速擴張期。
當然了,現在的塞琉古帝國雖然已經呈現出衰敗的氣象,可是瘦死的駱駝依然要比馬大,因此帕提亞和巴克特裏亞無論怎麼看都還離不開對方,他們從國勢或者外交立場上也保持著一致,像是這次被安排進入宮城覲見,就再一次共同表達出相同的意見。
“……通商事宜,朕原則上同意,細節上你們可以與朕的執政協商。”呂哲還沒有正式稱帝呢,不過並不妨礙他在這種場合事先裝一下A和C中間那個英文字母。
其實呂哲也是白裝,負責翻譯的莫琉斯?雅迪壓根就不知道“朕”是個什麼意思或者有什麼特殊含義,哪怕是中亞的那些使節有人能聽懂帝國語言,對“朕”這個字也是感到雲裏霧裏。
不得不說的一點,莫琉斯?雅迪這個埃及小妞懂得的語言真的不少,除開她的母語埃及話之外,還懂得希臘語、波斯語,來到帝國之後又學會了帝國官話,一些野蠻人的語言也會一些。
中亞各國主流的語言大體有三種,分別是波斯話、希臘語和印度語,除了這三個流行的語言就是各個族群之間的方言,時常需要奔走或者經商的人,他們至少是要懂得波斯語或是希臘語其中一種。
印度梵語雖然也是一種廣被運用的語言,可是因為印度的影響力在中亞遠不如波斯語和希臘語,隻在阿拉科西亞、克什米爾、帕勒帕邁賽斯、呾叉始羅等幾個靠近印度的這些國家這邊稍微有些影響力,因此印度梵語倒是可學可不學。
烏孫人有一部分人也身在殿中,他們是後一批使節團的正使烏墨圖,上一批使節團的舍阿,烏孫王的侄子獵師靡。他們被安排的地方並不顯眼,中亞各國的那些人進殿之後似乎並沒有發現,以至於中亞的幾個使臣直接是當著“當事人”的麵直接表達出向東的野心,還提出與帝國瓜分西域的建議。
當帕提亞使節塔普拉提再一次提出瓜分意願的時候,烏孫人又再一次神情緊張地看向位處台階上的帝國統治者,不過那邊的光線相對比較暗,壓根就隻能看到一個端正屈膝跪坐的身影,無法看清臉龐,自然是無法察言觀色。
烏孫人有緊張的理由,他們與帝國非親非故,實際上也是剛剛接觸不到兩年的時間,帝國沒有保護烏孫的天然責任,那麼真的與任何一個國家瓜分烏孫也不是不可能發生?他們近年來一直在致力能夠與帝國建立交情,為此不惜在本身需要戰馬的前提下販售良馬給予帝國,一切都是在盡力展現自己的誠意。
若說此前烏孫人希望得到帝國的友誼是處於帝國展現出來的強大,那麼發生了漠北和漠南的諸多勢力進軍烏孫,那種尋求帝國友情的心理也就越加顯得迫切。
烏孫在西域算得上是大國和強國,但是大國和強國也僅是在西域那種地方才算得上數。
西域是個什麼樣的旮旯地方?那裏隻要有一城就能號稱國王,實際上一城的國王不過是一個城主,擁有三座城市以上的王國就敢號稱強大。結果呢?一些被帕提亞和巴克特裏亞等等國家滅國侵占土地的逃亡人向東遷移,那些在帕提亞等中亞各國鐵騎下顫栗的逃亡人一到,幾乎是一瞬間就衝垮了幾個“強國”精心設立的防線,有那麼些“強國”稍微抵抗就直接亡國。
從西向東逃亡的部族實在是太多了,那些部族有大有小,多多少少也保留著一些武力,西域那些國家擁有的軍隊要是有個上萬就算是多,他們發現無法力阻後麵幹脆就開放國境線,雖然是避免了因為武力對抗下的直接亡國,可是還是有相當多的“國家”直接被擠垮了。是“擠”垮,不是擊垮,可以想象西域的那些國家有多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