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天的時間在雨林中是那麼的漫長,索性的是風勢變小雨也不大的時候,逗留在無名海岸線的這支船隊指揮官先行讓水手和隨軍工匠檢查船隻,該修補的進行修補,應該補充的淡水也收集了雨水。
第十四天的時候天氣變得晴朗,岸上的人泛著小舟回到船上,他們稍微整頓了一下就揚帆起航。
站在船上看著慢慢遠離陸地,校尉辯良手扶著船沿的木架有些愣愣出神。
“二十一位袍澤的骨灰已經放好了。”
“嗯。”
“您還有什麼吩咐嗎?”
“讓同袍們多飲用一些檸檬水,另外下一餐多準備一些醃魚幹。”
“諾!”
辯良也是追隨呂哲從夷陵一路崛起於微末的人,他在江陵一戰中有過一次良好發揮,可惜的是隨後的負傷讓他休養了將近二年,錯過了呂哲那一段最為快速的擴張期。
曾經隻在梅鋗之下的辯良錯過了很多的立功的機會,重新回到軍中之後恰是軍隊的休整期,那個時候軍中也湧現出了不少良才,想要再如彗星一般的閃耀無疑難度的增加不是一點半點。僅有非常少的幾個人在合適的實際,處於合適的位置,擔任正確的職位,才有了一步登天的機會,作為代表人物是司馬欣。
一直是到呂哲揮軍北上,辯良也參加了征伐中原的戰爭,可是說實話,中原之戰並沒有泛起太大的波瀾,除開僅有的幾支騎兵軍團表現突出,其餘步軍為主的混編軍團基本上是沒有找到可以立功的機會,不但是辯良,許許多多有誌於獲取軍功的武人在欣喜於戰事順利的同時,他們內心的失落隻能是盡力的掩蓋。
征伐中原之戰,步軍為主的混編軍團更像是給騎兵軍團收尾的“雜工”,很多人都看出騎兵將會變成一種非常被重視的兵種,辯良也就隨波逐流致力於能被調入騎軍。太多人想要調入騎軍,競爭上自然也就變得異常激烈,競爭一激烈也就意味著上頭會有更多更好的選擇,辯良現在既然是在海軍任職,那麼自然就是沒有在競爭中獲勝。
海軍是呂哲近五年來才著重發展的兵種,起初不過是一幫江河上充當勞力的運輸隊,曾經有一段時間裏也隻是被當成運輸隊,尤其是在會章郡之戰中更是被人定了型。那是因為除開呂哲麾下有發展水軍,其餘國家或是勢力壓根就沒有水軍,那麼沒有對手交戰的前提下,不是運輸隊是什麼?
水軍更名為海軍是在那一次從腹地走海岸線運輸兵力和物資到膠東郡之後,雖然當時隻能沿著海岸線航行,但他們確確實實就是在海麵上航行。
辯良為什麼會轉入海軍?那是他發現陸地上從此之後就將是騎兵稱雄,自己又多次考核難以平調進入騎軍,偶然的機會之下有獲知呂哲對海軍的重視,一咬牙也就攻讀和研究海軍,因為沒有多少人願意加入海軍,他不但成功地轉調進入海軍,且直接是從軍侯被提拔成為校尉。
海軍與其它陸地兵種都不相同,陸地兵種中的校尉要說數以千計是比較誇張,但是校尉在陸地兵種裏是不起眼的中層軍官絕對是沒有錯,校尉頭上還有俾將、偏將、中郎將之類的中高層軍官,海軍是個什麼樣的格局呢?
盡管呂哲對海軍非常重視,但呂哲本身並不懂得海軍的戰法,僅是知曉一些大致的發展方向,說直白點就是怎麼發展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每走一步都是在進行嚐試,海軍的建設初期最高軍官也就是一名俾將,隨著戰船和兵員數量不斷增加,一直到辯良被調入海軍,海軍的最高軍官還是一名俾將,後一梯隊也僅是隻有四名校尉,而辯良就是四校尉之一。
當然了,現在已經是時過境遷的時候了,海軍從剛發展到現在規模一再增加,從最開始的四校二萬人擴編到八萬人,俾將依然是海軍的最高軍官,校尉卻是增加到十六名,辯良的校尉身份似乎變得有些“不值錢”了,但他又有了新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