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發射是會產生震動的,這裏的震動可不是指炮架的輪子會往後退,專門指的是仰角器械那些齒輪被震力影響的偏移。
聽到呂哲說話的大匠師趕緊點頭。
大匠師是一個年級大約在四十來歲的中年人,他的名字叫叫匠闊,本身還是帝國的五等男爵。他這個五等男爵不是因為製造火炮得來,是率先研究出鋼的冶煉方法得到獎勵。現在嘛,他負責火炮的研究和製造,爵位上肯定是會再次有所收獲,不管是身還是心都自覺得很。
“退後,退後,再發射幾次看看。”呂哲招呼著一大幫人退到足夠安全的距離。
按照正常的曆史,前裝火炮的初期是進行散裝火藥裝填,可呂哲是什麼人啊,他怎麼可能在研究出火炮之後傻乎乎地進行散裝火藥,當然是計量之後進行火藥包裝,想要發射的時候隻需要將計量好的火藥包送進炮膛,然後裝好引信和彈丸就可以發射。
“清膛完畢!”
“火藥包裝填完畢!”
“引信安置完畢!”
“彈丸裝填完畢!”
聽著是一連串的口號,看著是好些個忙碌的炮兵。
清膛手有兩名,他們就真的是在清膛,先是進行必要的炮管降溫,然後是拿著一種裹布的棍子和刷子進行清理。清膛的過程就是火炮前端降低,拿著棍子一捅再捅,捅到白布看上去沒有火藥燃燒過的渣滓。
火藥包的裝填更加沒有什麼難度,計量好的火藥包先是放置到炮管內,然後由一名炮兵拿著前端綁著布條有加厚的棍子將火藥包重複捅著,直至確定火藥包已經抵達應該待的位置才算是完成。
引信的安裝是一個技術活,但是無非就是清理炮身後側一個小孔,確定沒有火藥渣滓,也確認引信被放到正確的位置。所謂的正確位置則有講究,不但要保證引信與火藥包連接,還要保證引信的長度。通常是拿著一個木叉沿著小孔一捅,一捅之下火藥包的布會出現破損,然後將引信再次用木叉捅進去,之後還需要在小孔周邊進行必要的封密。
季布目不轉睛地看著一名炮兵從一個木箱子抱起一枚彈丸,有另外的炮兵轉動著轉盤將炮身微微上斜,之後抱著彈丸的炮兵將懷中的炮彈放進炮管。
離得遠了自然是聽不到彈丸在炮管內滾動的聲音,隻能看見彈丸安置完畢後炮管開始向上升,然後是炮長請求發射的喊聲。
“我來過過癮?”季布覺得一切都太有意思了。
火炮才出來多久啊?試驗的時候可不是沒有發生過炸膛的事故,呂哲可不想自己的一名大將會因為事故被炸得四分五裂。
季布感到很失望,一些雀雀欲試的人也隻能按耐下來。
火炮調整好仰角再次的“轟”一聲作響,發射動作中的火炮先是傳出響聲,然後炮架的輪子因為一股力量的作用向後退了一點點距離。炮架向後退,自然是有炮兵會推著將輪子推到原有的位置,而這個時候發射出去的彈丸才算是落地。
“一千八百四十三米!”
觀測手再次報數,一樣的仰角,可是這一次彈丸落點的方向比第一次發射時彈道直線向左偏移了大概六米左右,彈藥也要比第一次多飛行了二十米才落地。
“果然啊,是不能要求有什麼精確性。”呂哲沒什麼好失望的,製造出來的青銅炮也就是大概拿破侖時代的水平,又不是現代那種火炮。
其實哪怕是現代的火炮都不能保證一定精準,炮彈橫向角度變動是火炮發射時無法改變的事情,不一定是瞄準角度出現變動導致橫向角度變動,還關乎到風的力度和空氣中的濕度,很多時候風向稍微改變一下,快速破空推進的炮彈就會被風力牽引著改變軌跡,射程越遠的火炮精準度越差,想避免那是不可能的。
“六米偏移,已經可以算是非常精準!”呂哲下令讓炮兵多射幾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