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到了沒有?”
“回王上,幾位將軍和中郎將有些已經到了,部分在光明殿外的廣場,有幾位去了中央花園那邊。”
“讓他們去東城。”
“諾!”
不需要事事躬親是呂哲一向的行事手法,特別是國家越來越大,軍政上麵的行政部門越來越完善,他很多時候隻是控製著國家的大方向,一些無關於國本和緊要的東西該放手就放手。
真正的說一句,身為統治者要是事事都要親力親為,要麼統治者所統治者的範圍非常有限,要麼不用三五天那個統治者就該自己累癱了,說不準連累癱的機會都沒有,直接腦神經過度負荷完蛋——也就是過勞卒。
現在能夠讓呂哲操心的事情不少,但也僅限是在一些大事上,如必須關注的一些內政建設和一些正在進行的戰事。當然,戰事的關注上其實也沒有太多,像是一些區域性質的衝突要看大小,真正關注的是會戰級別以上的戰爭。
蕭何彙報軍工建設的事情無法太快,計劃修建幾座作坊或是工廠都算是呂哲必須關注的事情,事實上作為開設新式武器製造基地的事情真的是大事,呂哲真的需要掌握進度,然後針對新式武器的量產數量或是類別來考慮軍隊的新組成方向。
蕭何彙報工作隻是到了一半,燕彼過來之後,他很清楚燕彼是要彙報隱私性質的事情也就暫時回避。
呂哲是在蕭何離去後才對著貼身護衛也就是猛三吩咐。
猛三現在已經不叫猛三。聽著可能有些繞口溜,但是猛三覺得猛三這個名字不合適了,猛三的祖上也沒有出現過什麼貴族(領主)或是武士(家臣),“猛”這個字還是因為猛三的老子鬥毆很猛,猛三又在家裏排行老三,這才有了猛三這個名字。注意,猛三是名字,不是姓名。
按照通俗意義,也是春秋戰國留下來的民俗或者叫規則,猛三可是有土地的人了,雖然不是什麼貴族,可現在也不是春秋戰國,猛三也就將所屬自己土地的名字第一個字拿來當做自己的姓。他的土地是在江陵邊上,因此取姓為江,又給了自己一個名,因此不管是自己還是別人都是叫他江猛。
很正常但是有點莫名其妙的事情十年間不斷發生在呂哲統治的區域,不止是猛三改名換姓叫江猛,許許多多因功獲得土地或者拿錢購置土地的人,他們逐漸開始有了自己的姓,然後無數個姓就那麼出現了。
是姓不是氏,姓其實是大氏族下的一個小分支,可是很多事情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改變,既定民俗也是因為各種各樣的事情在發生變動。到了呂哲統治時期,各式各樣的姓像是雨後的竹筍那般,沒有任何規律和定律爆發式的增加,遠遠不止“百姓”那麼多,姓的選擇上也是千奇百怪,隻有沒想到沒有見不到的。
帝國民政部門最煩的是什麼?是不斷會有人跑到辦公的地方重新登記戶籍,搞得每次都要找來原本的記錄,按照外觀的形容重新更改名字。太多改名的事件了,多到了不止是不厭其煩,應該是厭惡的地步,可是民政單位的辦公人員還是要耐著性子。
同樣的事情也出現在了軍方,這年頭沒姓沒氏的人占了至少百分之九十五,井噴式的爆發之下,有一塊土地的人都用所屬田畝的所在地作為自己的姓,那麼軍方名冊肯定也是要進行更改。
不是惡搞,絕對是真事,原本互相認識的人,他們在見麵之後最常發生的是重新介紹一下自己,因為他們可能已經改名換姓了!
燕彼現在還真的就姓燕,不過正式的全稱是叫呂燕彼,呂是氏、燕是姓、彼是名,還好現在並沒有取表字的習慣,要是再加上一個表字,那可真是有夠長的。燕彼姓燕的理由很簡單,軍方取得燕地之後,燕彼第一時間就在燕地買了一塊地皮,他有自己的地產卻是呂哲的家臣,事情就真的是這麼簡單。
說燕彼的氏是呂絕對沒有任何錯誤,那是因為他是呂哲的家臣,家臣自古以來都有資格成為一個氏族的分支,甚至是從某些方麵來講家臣的地位要高於一個大氏族的血親,因為家臣會跟著大氏族同生共死和羞辱與共,大氏族的血親卻不一定能辦到。到了家臣被不斷淡化的年代,什麼阿貓阿狗都能跟著主家姓了,例如張三簽了李四家的賣身契,張三從此就得改姓叫李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