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五章:航海時代(2 / 3)

相對於上古先秦之後的曆朝曆代,呂哲所處的年代南方還沒有經過開發,取材上麵有更多得天獨厚的優勢。像是現在想要在南方獲取百年以上的木材隨便轉一圈就能找到,中原大地上想要找到百年以上的直木卻是幾乎不可能。

中原大地上高達直長的樹木不是毀於戰火,就是早早就被砍伐作為宮殿或是其它建築的材料。遼東那邊的原始森林是沒有遭遇到太大的破壞,但是別忘記那邊的氣候,使得從那邊取材變成相對困難的事情。倒是秦地西北的原始森林還保存相對完整,不過在其後的曆史時間段內也會被毀滅一空,那是因為有太多的朝代定都於關中,每次新國家的建立都會建造或修繕帝都,那麼宮殿群也就會建設,這都需要用到數量無比龐大百年以上的樹木材料。

目前位處閩地的造船基地已經被增加到五個,定型下來的第一代福船正在被大量的製造,位於其它區域的造船基地也在隨同製造,每三個月就會有大概二十四艘第一代福船下水。

大量製造第一代福船的同時,各處的研究基地也在研製新款的海航船隻,例如趨於第一代福船為藍本的第二代福船就在緊急地進行試驗,那是一種體積大於第一代福船差不多一倍的船隻,外形上卻是沒有太大的改變。

除開福船體係下的海航船隻之外,一種“飛剪”模式的船隻受到呂哲的直接幹預下也在緊急進行研究和試驗。

所謂“飛剪”模式其實就是一個總體概念,是關於船身的設計結構上的命名,船頭有較強的破水造型,船身總體顯示為細長,切船體身相對比較低。

飛剪船是一款幾乎被神化了的類型船隻,呂哲當然不會放過,不過他的初衷也不是要大量製造飛剪船,更不會硬性規定這類型的船隻應該造得多麼龐大。實際上,他的出發點就是想要有一款航速快的聯絡型快艦,哪怕是趨於“舟”的型號都可以,目的就是它能夠在日後帝國海航發展到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最快速的聯絡作用。

呂哲對於目前的海上發展其實是無比的滿意,僅是數年的時間能夠發展到目前階段,除開有來自於他站在最高處作為監督之外,其實也是現在的民族特性還沒有僵化,屬於“天選之民”的創造力未被扼殺,也是華夏族群勇於冒險的精神尚存,等等方麵的因素在推動發展。

對於華夏族群來說,目前海麵上除了來自於自然的惡劣環境之外根本就不存在敵人,他們隻要能夠適應於海上的環境,可以任意地進行航行和探索。

正因為海麵上沒有什麼敵人,因此呂哲這邊極度需求的是運輸量巨大的船隻,不過恰恰是因為噸位的需要量大,研究起來並不是那麼容易。這一類船隻需要對龍骨、構造連接、排板密合、掐合度等等研究到一定的程度,對於木材的選擇更是需要經過反反複複的實驗,沒有長久的海航經驗和對船隻的探索難以進行攻關。

就目前為止,適用於海上大規模運輸的船隻沒有出現,呂哲所能做的就是以數量取勝,於未來設立的造船基地也必定會一再增加,至於會達到什麼樣的規模還是要看在海航上能夠發現多少資源。

千萬不要忘記呂哲是穿越者的身份,他不會航海,可能對於世界地圖的記憶也不是那麼靠譜,但是他知道海麵上大概在什麼方位會出現什麼。

呂哲知道大概在什麼方位會有哪些島嶼,結合已經發展出來的指南針技術,和海航上特別注意的敗血症等等限製,再有來自於最高統治者的意誌,僅僅是第一年進行海上探索,漢國水軍隻用了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就探索到現代的台灣,隨後的三年之內摸清楚了現代台灣海峽上到底有多少島嶼,意外的產物是發現了琉球列島,也從這條相對溫和的航線找到了前往倭島的航線,那麼除開可以從黃海海域登陸倭島之外,於最近的一個時間段又有了一條從閩南郡方向駛向倭島的海航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