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二章:醞釀中的……(下)(1 / 3)

開國之君擁有無上的聲望和無人敢於撼動的威嚴,哪怕是新的製度還沒有產生,新製度也沒有深入人心,但是於呂哲壯年的時候不用擔心軍隊交到某個人手裏會成為威脅。有這樣的信心不止是呂哲的聲望和威嚴,還是因為漢軍本身已經形成一套監督製度,那麼阻礙呂哲所領導下的族群無休止擴張的障礙也就剩下道路上的製約。

目前是什麼樣的地理環境?是一種非人口稠密區域大多為原始森林和荒野的環境,也就是說人跡極少踏及沒有“前人走過”的路。這種現狀之下也注定交通極度的不發達,很多區域並不知道能不能行走,哪怕是能行走也不知道前方是什麼,也許是一片坦途,可能是沼澤,亦更加可能被無法翻越的山脈所阻擋。

修路在任何年代都不是一件輕易的事情,哪怕是有機械工程機器的年代,也會被天然的環境所限製,像是漢軍南征期間,為了使得南征漢軍有一條暢通和便利的補給線,呂哲不但調動了將近三十萬的輔兵前去修路,甚至還動用了接近三十萬的俘虜,路最終是被修成了,但是修路期間的傷亡卻是足有二十餘萬。

叢林環境下的修路,僅是二百餘裏的道路修建就造成了二十餘萬人的死傷,換做是山脈阻擋和滿是戈壁的環境呢?要死傷多少人才能修成一條馳道(國家級別公路)?

修建南陵通向各郡的馳道,幾條道路動用的勞動力超過三百萬人,總合起來的人工使用次數更是超過二千萬次,那麼龐大的人力和物力支持下,還是在舊有道路上的擴建形式下都花了將近五年,幾條相加起來總長度二千三百餘裏的道路才算是建成,那麼讓整片疆域擁有暢通的馳道要動用多少人力和物力,總長度又該是多長?

道路隻要願意投入龐大的人力物力總是能夠緩緩地修建起來,特別是在人口原本就稠密的區域修建就更加簡單,畢竟利用非農忙時節向民間雇傭人力能夠尋求到足夠的人力,人們建設自己家園的熱情也相當高,但是沒有多少人口的邊疆呢?

華夏本土是族群棲息相當久的區域,哪怕是再怎麼艱難都算是被適應了的土地,傳統棲息地之外的地區是華夏族群所陌生的領域。這裏的陌生不止是對地理環境上的無知,還是針對身體未能適應當地氣候,一些飲食上的差異也存在,極為容易產生水土不服的現象。

水土不服現象一直都是每一個族群疆土擴張上的最大敵人,往往造成的就是軍隊能夠進行征服,但是在軍隊付出代價成功占領一塊地盤之後,遷移而來的本土民眾不適應當地的環境產生恐怖的疾病,迫使已經被占領的土地被放棄。

呂哲想要進行無休止的擴張,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因為一些水土不服所帶來的困擾。

其實解決水土不服並不是多麼難的事情,要是注意觀察就能夠從遊牧民族和英帝國的擴張影子上找到答案。

遊牧民族一直是在茶葉大肆盛行之前隻能待在草原環境,喝茶成為一種普遍的生活習慣之後,草原民族才真正邁出了向非草原環境擴張的腳步,而這個所謂的擴張是能在非草原環境進行棲息不因為疾病大量損失人口。

草原人對於茶葉的追求有自我的解釋,說是茶葉能夠消除油膩。有喝茶生活習慣的人都知道一點,吃越是油膩的食物一旦再喝茶總是會使腸胃中的油脂往上湧,會有一種想要嘔吐的感覺,一旦打嗝總是會真的嘔出一些油脂進入口腔。

那麼茶真的能消除油膩嗎?答案很明顯,說茶能消除油膩不過是草原人的一種掩飾,實際上是茶能夠對人體起到一種特殊的新陳代謝效果,使得身軀能夠適應陌生的環境,算是一種治療水土不服最原始的辦法。

英國的殖民者有一句耳熟能詳的話,那句話是:“我們可以一手拿著茶杯,另外一手持著火槍,達到征服世界的目的”。

查閱英國人殖民曆史,一直到茶葉傳入不列顛之前,英國人的腳步也就是僅限在歐羅巴和周邊的島嶼,海上絲綢之路讓華夏的茶葉經由貿易傳到歐羅巴,英國人率先發現來自茶葉的秘密,自此大肆地用國家力量引導國民養成飲茶習慣,更是在軍隊中嚴格地推廣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