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6章:第一階段完成(3 / 3)

“在等三天。”李匡沉吟了一下才繼續說:“或是那些隨扈被消耗到不足一萬,我們再開拔。”

“都護,鹹海的敵軍已經在向我們這一邊移動。根據斥候的彙報……”趙長必須進行提醒:“他們最遲兩天之後會抵達戰場。”

鹹海那邊的匈尼特人是在這邊開打的第五天才有動靜,估計是摸不清楚衝進康居境內的漢軍有什麼打算,匈尼特人第一批出動的是兩萬左右。

兩萬左右的匈尼特騎兵離開鹹海駐地之後的第三天,另一批三萬左右的匈尼特騎兵才開拔。

五萬左右的匈尼特騎兵並不是離開鹹海的全部,跟隨離開的還有將近十五萬左右的老弱婦孺,他們是保證軍隊後勤供應的後勤部隊。

鹹海那邊原本是有十萬左右的匈尼特軍隊,離開了五萬,剩下的五萬左右匈尼特人則是留在鹹海駐地,除卻還有五萬左右的駐軍之外,還有接近三十萬的匈尼特人。

匈尼特整個族群的人口應該是三百來萬的樣子?那麼短的時間內,包括實際參戰和保證後勤的數量逼近百萬,足以說明波斯人對他們的評價很客觀。

“我們選擇在春季入侵,不止是因為冰雪化開,還因為到了牧畜交配繁衍的季節。”李匡的意思是肆虐了大半的匈尼特國境,一陣子的燒殺搶掠不但破壞了匈尼特的國力,匈尼特人也耽誤了牧畜交配繁衍:“如非有絕佳的機會,不需要再去進行多餘的交戰了。”

趙長舒了口氣,他就是這麼一個意思,既然作戰目標已經達成,匈尼特人至少三年內無法集中入侵漢境所需的資源,現階段應該向本國的國境後撤,進入到戰爭的第二階段。

“已經征召起來的西域人到了十二萬,雖然比預期少了許多,時間上已經不允許再耽誤。”趙長走到了山川輿圖邊上,指著標注為捐毒的位置:“匈尼特人遭遇了那麼大的損失,我們後撤他們肯定會追擊,這裏將會是很好的戰場。”

捐毒是在現代帕米爾的北部,按照現在的山川地貌劃定是在北河的上遊,大體上地勢相對平坦,對於防禦一方來講……尤其是新被征召的西域人沒有配置戰馬的前提下,位於北河上遊駐營設防,對防禦方會是一個良好的戰場。

所謂的戰爭第二階段,不用任何掩飾地說就是為了消耗西域人青壯而進行的戰爭。

“匈尼特人有幾成的幾率不會追擊?”李匡之前已經問了幾次,每次得到的答案都不同:“有新的推演嗎?”

同樣一件事情在不同的時間節點所產生的幾率並非一成不變,例如開戰之後漢軍損失較大,或是漢軍迫不得已在沒有完成軍事目標前撤退,乃至於是漢軍被全殲,不一樣的結果都會產生各自的後續。

“我們派軍襲擊他們的後勤,做出要與他們長期交戰的假象。”趙長幾乎是在照本宣科地複述讚畫推演的結果:“我們的傷亡比預料的要慘重,某方麵來講使隨後的撤軍更據有說服力。”

“能夠想象匈尼特人現在有多麼仇恨我們。”李匡會把敵人的仇恨當成是自己的功勳:“他們有多麼仇恨我們,追擊的可能性就越高。”

“是的。”趙長認為李匡說得很通透,拍了幾句馬屁,說出了數據:“他們追擊的可能性超過七成。”

軍事行動一旦達到六成以上,那幾乎是等於必然發生,還去計算概率不過是其中有更複雜的地方,例如匈尼特人真的追擊是多部隊多與寡。

那就產生另外一個新的問題,康居那邊的漢軍是要進入匈尼特國境再次肆虐,還是讓康居的這一支漢軍按照原定計劃切斷追擊敵軍的後路?

戰局還沒有進入到某個階段前,李匡隻能是做好預設方案,等待戰局到了一定程度,再根據即時的戰況從眾多預設方案中挑選自己認為正確的那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