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7章:先輩威名不可墜(1 / 3)

如果說漢人是在什麼時期最為驍勇,往上數的話,當之無愧的是劉徹時期的漢人!

那個時候的漢人也不是從一開始聽到戰爭就嗷嗷叫,是先曆經了衛青收複河套,再有霍去病幹了封狼居胥的偉大事業。

不管是衛青收複河套,還是霍去病幹了封狼居胥,直接的體現就是讓國家一下子多出是上百個封君、關內侯、列侯,獲得封君以下賞賜的人更是無法計算,就算是老百姓都能享受到肉食價格暴跌的好處。

戰爭帶來了榮耀,又讓那麼多的人得到了身份地位以及財富,漢人自然是對戰爭有了熱情,導致以後的每一場戰爭,漢軍的大兵團在前麵開道輾軋,後麵是無法計數的民間驍果自帶幹糧追隨。

衛青和霍去病的時代結束之後,再沒有漢室的將軍能夠率領軍隊打出輝煌的大勝,可是漢人依然對戰爭有著足夠多的熱情,不但是軍方酷愛戰爭,民間也是追求戰爭。

那是無數場的戰爭擺明了一件實事,他們已經打出了足夠的心氣,堅定認為自己一方必定會獲得勝利。

而勝利必定會得到該有的厚賞,導致劉徹後麵培養的李廣利沒有像衛青和霍去病那樣的驍勇善戰,軍方依然力挺李廣利,民間驍果也是沒有斷絕自帶幹糧隨軍而戰。

“貳師將軍曾經就率領大軍經過我們的腳下。”蘇仁騎馬立於矮坡之上,手握腰間的刀柄,一副盼顧自雄的模樣:“有史料記載,先漢的大軍腳步可不止是停在大宛,還揍了當時的康居,也跟安息人幹了一場大的。”

矮坡的西麵是一片遙望無垠的草原,藍藍的天與地上青青的草原成為一線,任何人看到都會覺得眼前的景色迷人。

關於貳師將軍李廣利的曆史,西域都護府的將校近期被強迫重溫了一遍,蘇仁得到那些姿勢很樂意和麾下的軍官分享。

“要說起來,貳師將軍的名號就是因為他的目標就是到貳師城奪取良馬,才有了這麼一個名號。”蘇仁一開始其實也不知道李廣利為什麼有那麼一個名號,還是聽了軍中長史講曆史才知道:“他第一次進軍西域,到了鬱成麾下數萬人馬跑得隻剩下幾千人,連當時的鬱成都打不下來。”

《史記》明確記載道:

太初元年(公元前一零四年),漢武帝劉徹以李廣利為貳師將軍,帶領屬國的六千騎兵和郡國那些品行惡劣的少年好幾萬人,以這些兵力去攻伐大宛,預期到貳師城奪取良馬,所以叫他“貳師將軍”。

原浩侯王恢為軍隊帶路做向導官。

李廣利的部隊已經西遇鹽水,沿路的那些小國家恐慌,都各自緊緊地守住自己的城堡,不供給漢軍糧食,打又打不下來。能攻下來的就有飯吃,不能攻下來的,隻好幾天就離開。等到達鬱成,兵士隻有幾千人了,都饑餓疲乏。攻打鬱成城,大敗,死傷的人很多。

李廣利和麾下商議:“至鬱成還不能攻下它,何況到大宛王都城呢?”

失去信心的漢軍就被李廣利帶著撤退。往返花了兩年,回到敦煌,士兵剩下不過十分之一。

後麵李廣利派遣使者給漢武帝上奏章說:“路程遙遠十分缺乏糧食。士兵們不怕打仗,隻怕挨餓。兵少,不能攻取宛國。希望暫且撤兵,多派兵後再去。”

漢武帝得知所奏,大發雷霆,派使者攔守玉門關,說軍人敢有入關者立即斬了他!

李廣利害怕了,因而留駐敦煌。

……

所以了,漢人第一次對西域的用兵真是以淒慘收場落幕,並沒有一出場就大殺四方什麼的。

“貳師將軍第二次出兵大宛,率眾十八萬,攜校尉五十餘。”蘇仁要是沒有經過‘再教育’,還真就相信了民間的一些傳言,以為貳師將軍李廣利輕輕鬆鬆帶著兩萬多漢軍就打下了大宛:“牛十萬頭,馬三萬匹,驢、駱駝以萬數計算。他們多帶糧食,兵器、弓箭等極為齊備。此耗費掏空了國帑,使全國動蕩不安,終於打下了大宛。”

西漢時期的校尉可不是現在的校尉,那個時候校尉就屬於軍隊的中高層,聚集起五十以上的校尉,代表是的是至少五十支常備精銳之師彙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