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底下的那些相疊鐵片!”弗拉維斯叫不上是什麼名字,萬分篤定地說:“一定是因為它們的關係!”
其實最佳的減震裝置以彈簧最佳,關鍵是以現在的工藝水平和材料水平而言,就算是當前誰有那樣的水平也沒可能造太多,有那功夫去造彈簧減震裝置,誰不樂意多造一些武器?
羅馬人不止是對減震裝置感到驚奇,他們還對車軸有著十足的興趣,倒是沒發現刹車裝置。
漢人現在已經研究出橡膠製品,不過才是剛剛起步階段,國內倒是有將橡膠應用在車輪上麵,本土之外也就桓溫的專屬座駕的車輪給弄了,其餘就隻是應用在刹車裝置方麵。
由於是誰都乘車的關係,趕路的速度自然是不會慢,漢人給所有人備車的這一闊綽行為驚到了太多的人。
“就算是每輛車隻配兩匹畜力,數量也接近五萬八千。”克謝亞斯說的是馬和牛,卻不是單指拉人的車,還有拉著一些物資或幹脆趕著一塊走的:“漢帝國說是會尊重阿三的傳統,卻是大肆收集牛宰殺,阿三們視而不見。”
關於牛這一件事情上阿三們並不是視而不見,再怎麼說牛也是濕婆的坐騎來著,關鍵是仆從軍和皇協軍教導那些有意見的阿三該怎麼做人。識時務的阿三高種姓也站了出來,或是宣揚漢人爹地吃牛的正確性,又或者幹脆瞞騙其餘阿三說漢人沒吃牛。
吃牛肉這麼一件事情,漢人之前想吃很困難,等待草原成了自家的,再有劉彥提倡多吃牛肉,完全不缺耕牛的前提下,漢人已經開始體會到吃牛肉帶來的好處,已經到了停不下來的地步。
普通漢人迷上了吃牛肉,經濟條件足夠自然是買來吃。
作為國家暴力機器的軍隊,對於營養攝取遠比普通人要迫切,條件允許不止要吃牛肉,信不信真要有龍也吃?(注)
三百裏的路程花了不到兩天的時間走完,沿途自然是會經過被漢軍攻占的阿三城市,使包括王猛在內第一次來的人有了片麵印象,那就是仆從軍和皇協軍見人人厭惡(對阿三而言),土地被攻占的阿三從上到下……竟然特麼不是那麼在乎!?
“高種姓在我們的刻意放縱下依然過著紙醉金迷的小日子,對他們來講除了頭頂上有了更高等級的漢人,其餘沒有太大的改變。”桓溫完全是用教導王猛的姿態在傳授經驗:“底層的賤民一如以往,身無半縷遮掩,卻有了吃糠咽菜的機會。他們為什麼要反抗?”
好像、似乎、也許、可能……阿三的賤民(自由民)現在為漢人幹活,是有酬勞的啊?
………以…下…不…計…費………
文中注:當前沒有龍的傳人這一說法,龍是春秋時期被形象具化,漫長時間裏恐懼和震懾才是龍的存在意義,到滿清使用龍旗才又被附上民族意義。
PS:字數沒變化,可兩更了不是。所以啊,同一天分章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章的字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