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得近的也就馬庫斯.馬卡能夠聽懂漢語,他卻是一點都沒有翻譯的意思。在他看來,鬥阿說得有道理不是關鍵,關鍵是漢人對阿拉伯人或是敘利亞人的態度很詭異,應該不是單純出於同情。
進入到以羅馬控製區為主的敘利亞,波斯薩珊自然是沒可能派出太多的軍隊,隻是象征意義地派遣了兩千四百人一路護送。或許是波斯薩珊要表達自己仍然強盛,兩千四百人之中就有五百的甲騎具裝,也有六百弓騎兵,剩下的除了頭頭腦腦和舞娘則全是隨扈之類。
與之相反的是,進入伊拉克的羅馬軍隊本來是五千左右,到了敘利亞則是增加到了一萬兩千人。
按照目前的羅馬軍隊編製,分為各種各樣的兵種,輕步兵軍團一般是一千人到兩千人左右,然後近衛步兵軍團是兩千五百左右。另外的騎兵隻有旅的建製,標槍兵則是以營為基礎編製,通常是臨時調配到某個輕步兵軍團或是近衛步兵軍團。所以了,羅馬的任何軍團的編製其實都不是固定的,隻是因為番號方麵的不同被區分開了。
要是但看羅馬派來護衛的軍隊數量,就是六個軍團,可實際上有軍團番號的也就三個,都是正兒八經的近衛步兵軍團,另外的就是兩個旅的騎兵共兩千人(六個營),同時還有兩個標槍營和三個弓箭營共一千一百人,剩下的就是一些輔兵之類的。
一萬兩千人說的是羅馬的軍隊構造,其實還有將近兩萬的附庸。比如來自日耳曼尼亞的一個野蠻狼兵,還有來自西哥特的擲彈兵,更多的則是騎兵。他們不但是在戰時要先於羅馬人上去拚命,平時還得派出人手聽從羅馬人的指揮搞一些吃喝拉撒的雜事,等於是擔任炮灰和民伕的雙重角色。
這支由三個帝國級別組成的龐大隊伍,引起了包括敘利亞在內周邊地區的震動,最明顯的反應就是心裏發虛的勢力或個人開始逃亡,一些人則是帶著各式各樣的禮物過來。
“在薩珊的時候,波斯人極力地展現肌肉。”鬥阿輕笑了幾聲,他的確是對波斯有眾多的甲騎具裝感到驚訝,對弓騎兵也印象深刻,可波斯人除了這兩樣其餘兵種就拿不出手了。他看著周邊的羅馬軍隊,繼續說:“到了大秦人的地盤,他們理所當然也會向我們展現實力。”
漢人已經發現一點,如果說波斯人的王牌是甲騎具裝和弓騎兵,那麼羅馬人的王牌就是重步兵。那是他們仔細觀察之後得出來的結論,不是單看羅馬重步兵的裝備。
簡而言之的就是,無論從裝備到排兵布陣等方麵,羅馬人一直都是圍繞著重步兵在策劃,除了重步兵之外的任何一個兵種都是從屬地位。
“聽大秦人自己講,我們看到的並不是他們一個軍團完整的麵貌。”蔡勉其實不是那麼理解羅馬人那樣說是什麼意思:“他們特地為了我們做了安排,說是到什麼地方來著?能夠看到他們的整編軍團。”
王猛了解更多一些,羅馬人的確是有心向他們展現強大,在他們到來之前就策劃了軍事行動,不斷擠壓反抗羅馬統治的敵對勢力,迫使他們擠到了一座城市,甚至放任那些敵對勢力不斷加固城牆,為的就是攻城給漢人瞧一瞧什麼叫羅馬式的戰爭。
漢國也做過類似的事情,就是羅馬和波斯等國使節團到漢國去的時候,除了讓他們知道漢國疆域之遼闊,還特意帶了一些人到某些地方的戰場,觀看漢軍是怎麼與敵軍作戰,隻不過那些人沒趕上對慕容燕國的戰爭,先是看了草原的收尾之戰,後麵看得最多的卻是漢國與笈多的戰爭。
國家與國家的交流嘛,肯定是要先亮出肌肉,能夠恐嚇到對方自然最好,可以在交流過程中占據更多的話語權。就算沒把對方嚇癱了,使對方了解自身的強大,那也是平等對話的基礎,畢竟沒有強國願意去聽取實力隻與自己一個村子相等國家的廢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