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1章:遍處戰爭創傷(2 / 3)

鴻上關隻有千餘人提供不了多少徭役,要說有什麼特產也真的是沒有,少量的耕田又繳不了多少稅,可現在就是一個蚊子腿再細也是肉的年代,國家緊抓人口,對於各縣來說多一人就多一份政績,何況還有千餘人呢,哪能不爭。

劉彥算是聽出來了,那是讓他這位口銜天憲的天子拍板,劃分鴻上關究竟是屬於常山郡還是中山郡的轄區。

說起來這個也的確是一項趣事,領導人玩一把權力帶來的威風,張嘴一言就決定了一地的歸屬,曆史上許許多多有權力的人都喜歡幹這事來彰顯權威。

劉彥卻是冷淡地看了一言趙平,哪一地該是屬於誰的治下,作為天子要掉份到這個地步來彰顯權威嗎?那是丞相府的責任。

趙平被劉彥那麼看了一眼立刻汗水濕了滿背,人也是忍不住哆嗦了幾下,汗跡從鼻梁上流了下去。

旁邊的盧勳還不知道有多麼幸災樂禍,兩個郡有轄區爭議的可不止是鴻上關,還有馬溺關、新市和九門幾個地方,那些都是兩郡交界處的百姓居住點,平時到了征集徭役和收稅的時候,兩地的真還沒少起摩擦,甚至多次發生胥吏幹架的事情。

不獨常山郡和中山郡有這樣的情況,各個相鄰的郡都有類似的事情,丞相府忙碌的事情實在太多了,各郡有爭議的所在多不勝數,著實不好短時間之內處理完畢,就那麼一直拖了下來。

丞相府需要忙碌的地方真的相當多,任務最重的還是修建長安城和東南與西北的國道,用在這兩個地方的人手占了編製內的十之六七,其餘人皆是忙碌在各郡縣的基礎建設監督或是驗收,著實是沒有多餘的人去幹其它事情。

新長安的建設已經進入收尾階段,卻不意味著丞相府的人手能抽出來,相反是為了驗收需要投入更多的人手,紀昌感慨於人手著實不夠用,不止一次想過要請求增加編製,隻是考慮到丞相府的編製已經異常龐大,不管是為了避諱還是以後可能出現的冗官現象,也就忍了下來。

漢國最大的機構隻有兩個,除了丞相府就是太尉署,隨著軍政分離,丞相府不再涉及軍務,太尉署就擔任起了軍事的全部責任,包括調兵遣將和後勤物資的調配。

徐正是一個聰明人,他有感於自己的權利實在是太大了,有兵又掌握物資,已經不止一次寫奏章給劉彥,請求進行拆分,再不拆分著實不敢將太尉繼續做下去。

劉彥當然也知道太尉的權利是有些過份的大,可治國總是需要分出步驟,先將軍務從丞相府剝離,歸屬在太尉署過渡一下,再設立一個新的部門來分擔一些職權,免得發生什麼不穩的情況。

事實上後麵軍方會有大改革,大概是會分成專門調將的部門、專門調兵的部門、專門策劃戰爭的部門,物資則會設立一個由文官與武將一塊管理的行政機構。另外還會有野戰軍和戍衛軍(含邊軍以及郡縣兵)的兩個不同的管理所屬部門,做到職權分明……甚至對立。

不止是軍方會拆分和細化,民政也會進行,劉彥一再考慮之後得出一個事實,三公九卿製度真的有些跟不上時代了,為了能夠更加明確一些職權,改為三省六部也許就是必然的趨勢。

劉彥也不是沒有想過弄現代的那些,比較可惜的是他真搞不定,知道有總理府,也知道總理是幹麼的,但是總理府裏麵有什麼部門,總理之下又有什麼官員,他是真的不知道哇!

目前的三省六部是有在三國末期和西晉、東晉執行過,遠還沒有隋唐時期那麼成熟,可該有的真的是有了,缺的那些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再進行補充。

就如同拆分太尉署需要步驟和過渡那樣,劉彥不能幹什麼都想著一步到位,大概是需要兩年或三年的時間來慢慢做。

會是兩年或者三年的考慮,是紀昌、徐正等人在三年之後(元朔十三年)就三屆任期結束,到時候他們就該離開自己的崗位,去到哪個崗位繼續發光發熱尚且不提,各個崗位肯定是要由新的人手來接管。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