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9章:稱帝前的出巡(2 / 3)

財富的獲得使得絕大多數的人脫離了無產階級,獲得爵位的人不但使身份得到轉變,他們還獲得了爵位本身帶來的土地,簡而言之就是成為既得利益者的一份子。

“有了財富,他們竭盡所能地獲取糧食,盡管不多……”謝艾最為感慨的是:“獲得爵位者,他們不會允許有人來破壞目前的生活,十分積極配合官方。”

那是必然的事情,都成了既得利益者的一份子,任何對他們有害的都將被排斥。而所謂的有害,指的當然是任何想要推翻劉彥統治的行為,他們成為有爵位者之後,不管是身份的轉變還是相關的特權,不就是建立在劉彥統治這個國家的基礎上嗎?

劉彥一直在吸收更多的人成為利益既得者,隻是迫於一些“規則”難以辦到更多。

隻有更多的人享受到了來自統治階層的紅利,國家才會更加的穩定,劉彥現在極度需要穩定,來到西北之地正是這個因素。

新長安的第一批工程建設已經進入到收尾階段,眼見稱帝在即的最後時刻,劉彥安排出巡將會是最後一次以“王”的身份巡視地方,稱帝之後除非是特殊需要,要不然是很難再外出閑逛。

劉彥會先巡視西北之地,威壓那些不服者是目的之一,安撫地方的目的更加明確一些。他到陽關是遵循古製,以君王的身份迎接戰隕者,自然不會是所有陣亡者,是一些功勞或者說名聲比較大的陣亡者,用最明顯的態度肯定軍民的付出,也是在鼓勵軍民再接再厲。

巡視完西北之地,包括在陽關的事情辦完,會轉道走草原的路線,先走峻稷山的路線,再進入到柔然山,沿著有漢軍駐紮的一線巡視大半個草原,再由雁門關進入北疆,之後就是前往遼東,會到正在開發的東北走一圈,最後是從半島乘船到南方,會在京口登陸,再走正在建設的建康潼關的國道回到關中。

整個巡視耗時估計是會在一年左右,劉彥自然是會帶上三公九卿中的一些人,也是首次讓長子劉慎留在新長安擔負監國的重任。

劉慎馬上就是八歲,已經接受啟蒙教育。

在元朔八年的時候,劉彥是委任丞相紀昌成為劉慎的老師,又配屬了一些博士教導學問。

皇室的教育自古就有流程,通常是會在三歲左右啟蒙,啟蒙階段大概是一年到兩年,隨後是根據當時朝代崇尚哪個學派,委任精通那個學問……比如“尚書博士”來教導《尚書》。要是被挑選為繼承人,必須學的肯定有《周禮》、《春秋》、《商君書》,其餘皇室成員則沒必要學上述三本。

劉慎成為監國被認為是一種信號,也就是劉彥終於表態要立太子,極大地鼓舞了眾臣屬的士氣,同時也有那麼點舉國振奮的意思在內。

那是挺簡單的道理,諸夏講究國不可一日無君,同樣也重視國不可一日無儲君,那是一種承上啟下的觀念在起作用。比較簡單地講,就是當代人已經知道該效忠誰,可是他們在效忠當代君王的時候還需要以後應該效忠誰,認為明確繼承人的存在會避免不必要的政治風險。

希望國家安定的人,對有明確的儲君當然歡喜,曆史上並不缺少皇子爭位。然後是各個官員各自站隊,選對了未必會飛黃騰達,選錯了幸運些是被流放,可選錯了直接死全族的例子更多。

因為眾皇子爭位,國家進入內戰的例子也存在,尤其是西晉時期的“八王相攻”的影響最大,反正漢國沒人願意再看到因為內戰,而讓異族奴役的事情再次發生。

劉慎監國,八歲的孩子……哪怕是現在孩子早熟一些,特別是統治者家族的孩子更早熟,可要說能治理國家就是在開玩笑。他待在新長安,真正在做事的其實是丞相紀昌等一些重臣,臣工無法決定的事情則會快馬加鞭送來劉彥這裏。

西北之地是旱災最先爆發的漢家疆域,一年多的時間過去,缺少水份大量的植物幹枯而死,大地雖然不至於處處幹裂,可是大多數地方就真的是一片土黃,風稍微大一點也極容易塵土飛揚。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